非法酸洗加工
將含有高濃度重金屬的廢酸液未經處理直接外排,會對土壤和地下水造成嚴重污染,直接威脅人民群眾身體健康,是生態環境部門和公安部門嚴厲打擊的對象。
2025年10月28日晚,揭陽市生態環境局惠來分局(下稱惠來分局)與惠來縣公安局環境資源和食品藥品犯罪偵查大隊(下稱縣公安局環食藥大隊)在惠來縣華湖鎮溪洋村聯合發起一場 “斬污行動”,成功搗毀一處對金屬拉鏈進行非法酸洗加工的無牌無證作坊,依法對現場6名涉案人員予以刑事拘留。
精準研判
群眾舉報線索有效轉化
10月24日,惠來分局接到市生態環境局轉交的群眾舉報線索,反映惠來縣溪洋村一汽車養護店附近有一家非法酸洗加工場偷排廢水。惠來分局高度重視,立即啟動初步分析研判程序,組織業務骨干對案件線索進行研究,梳理確定待查、待證事實,落實偵察人員,確定偵察區域,決定采取暗訪方式開展排查。
隱蔽摸排
3天3夜蹲守,扮 “騎手” 摸清黑作坊規律
基于前期研判分析情況,惠來分局立即對涉案區域開展蹲點排查。為避免打草驚蛇,采取了“隱蔽摸排”方案——組織環境執法人員假扮外賣騎手,以送餐、問路為掩護,近距離接近涉案場所進行暗查。經過3天3夜,終于查清這一非法酸洗加工場所的具體位置以及具體作業時間。
該黑作坊的 “作息規律”為白天不作業,每晚7點至9點開始動工,作業時全程關閉門窗,直至凌晨2、3點才停工。
縝密部署
織密“法網”,執法司法合力“端窩點”
為防止涉案人員逃竄、證據滅失,惠來分局第一時間聯系縣公安局環食藥大隊,商請公安機關提前介入,共同周密研究人員抓捕以及取證固證等細節。
因該加工場剛好在238國道旁,與一疑為“哨卡”的小賣部相連接。雙方故確定兵分3路,一路控制小賣部,切斷傳遞信息渠道;一路直撲加工場4個角點對加工場進行包圍,封堵嫌疑人逃竄通道;一路直奔加工大門,破門而入,控制現場——民警負責控制嫌疑人;環境監測人員負責采樣送檢;環境執法人員負責現場勘察、拍照錄像、制作筆錄等取證固證工作。
深夜圍堵
100平方米鐵皮棚里的 “污染陷阱”
28日當天22時20分,惠來分局執法人員與公安干警按照事先摸排的路線,將目標工棚團團包圍,迅速破門而入。“污染窩點”一覽無遺:現場酸性氣味濃烈,大小不一的塑料桶無序放置,金屬拉鏈在一桶桶酸性液體里滋滋冒泡,自來水龍頭不停往桶里注入清水,含重金屬的酸洗廢水從桶里外溢到地面,未經處理,匯集到墻角一排放口,直接通過一根埋地PVC管向外排放。
各行動小組默契配合,同步推進抓捕、取證、固證等各項工作。公安干警迅速控制6名正在作業的涉案人員;環境監測人員第一時間對外排的廢水進行取樣,并連夜進行監測分析;環境執法人員則開展現場勘察、拍照錄像等,同步制作現場筆錄。
![]()
加工場內部
![]()
廢水向外排放
![]()
嚴打深究
“一案雙查”追責任
監測報告顯示,該加工場外排廢水總銅、總鉻、總鋅等多項重金屬指標嚴重超標。
經調查,該加工場使用硫酸等酸性化學品以及相關輔料對金屬拉鏈表面進行清洗,并將產生的有毒有害廢水直接向外排放,涉嫌觸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污染環境罪相關規定,是一起典型的“散、亂、污”場所逃避監管、惡意排污的環境違法案件。
10月29日,惠來分局依法將案件移送惠來縣公安局立案查處,涉案人員已全部被刑事拘留。目前,案件正在進一步辦理中,現場殘存的廢酸廢液以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質的規范化處置也在推進中。生態環境部門同步啟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工作,依法追究違法犯罪嫌疑人的生態損害責任,讓 “污染者” 付出應有代價。
▍來源:揭陽市生態環境局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