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第二任期剛開始,他的首次亞洲之行就選擇了日本。10月27日剛抵達東京,第二天一整天的行程幾乎沒停歇——早上首腦會談,中午午餐交流,下午登航母秀肌肉,晚上還要和商界大佬共進晚宴。表面上看是“日美關系再升溫”,可在日本民眾眼里,這場訪問更像是一場單方面的屈從秀。尤其是首相高市早苗的表現,讓日本網民集體破防,怒喊“太丟人了”。
![]()
一、“提名特朗普得諾獎”,日本網友怒到炸鍋
28日上午,高市早苗在東京迎賓館接待特朗普。這是兩人首次正式會晤,本應是外交亮相的好機會。可一開口,高市就拋出“重磅驚喜”——她要提名特朗普參評諾貝爾和平獎,理由是“他在東南亞地區調解了沖突”。
這話一出,日本網絡瞬間炸鍋。社交平臺上,“恥辱”一詞沖上熱搜,不少網友怒斥:“特朗普哪來的和平?他只會制造對立!”還有人諷刺說:“日本首相變成了美國的公關官。”
![]()
事實上,特朗普任內不僅在中東制造了緊張局勢,在亞太也屢屢攪局。而高市此舉被認為是刻意討好,以“拍馬”來鞏固同盟關系。更讓民眾氣憤的是,這種外交姿態毫無底線——日本不再像一個主權國家的首腦,更像是在給美國總統當“助理”。
二、從首腦會談到航母登艦,日本成了舞臺背景
當天午后,特朗普與高市乘坐“海軍陸戰隊一號”直升機前往神奈川縣橫須賀基地,登上美軍“喬治·華盛頓”號航母。兩人對士兵發表講話,口口聲聲稱“日美同盟堅不可摧”“共同守護印太安全”。
但看在日本民眾眼里,這哪里是盟友的平等互動?更像是美國展示軍力的秀場,而日本首相只是配合演出的“背景板”。
早在今年,日本防衛預算已突破GDP的2%,創下戰后最高紀錄。如今,特朗普又暗示“應提高到5%”,這幾乎相當于讓日本為美國的全球戰略買單。
![]()
與此同時,日本政府還宣布未來幾年將在美國投資超過五千億日元,用于人工智能、能源和電力等領域。日本輿論一針見血地指出:“錢是日本出的,項目在美國落地,收益歸美國。”這樣的“投資”,到底是誰在幫誰?
更諷刺的是,為了特朗普訪日,日本政府出動了1.8萬名警力安保,全程封路,甚至連一輛灑了啤酒的貨車都能讓整個車隊改道。民眾調侃說:“花幾百億日元請美國人來視察我們,真是又貴又丟人。”
三、“保護費外交”的盡頭,是日本的尷尬未來
當晚的商界晚宴,才是這次訪問的“核心環節”。軟銀的孫正義、豐田的豐田章男等日本財界巨頭悉數到場。特朗普開門見山,要求日本企業“多去美國投資”。豐田等公司也趕緊表態,要擴大美國工廠產能。
有人說,這場宴會像極了“美國推銷會”,日本企業是客戶,也是“買單人”。在高市早苗的“主導下”,日本的外交更像是以經濟輸血換取政治庇護。
但問題在于,日本普通民眾并不買賬。東京街頭,當天就有示威者高喊“反對戰爭談判”“拒絕日美軍事強化”。沖繩民眾更憤怒——那里的美軍基地長期制造噪音、污染和安全事故,如今政府還要繼續擴軍、增費,這讓人無法忍受。
![]()
日本現在的通脹水平已達到近十年來最高點,民生壓力沉重,工資增長卻停滯。民眾擔心,高市政府一味向美國輸誠,不僅耗盡財政,更讓日本的獨立外交成為笑話。
有評論直言:“高市以為在換取安全,其實在出賣尊嚴。”當年安倍晉三至少還能與特朗普平等對話,而如今的高市早苗,卻被網友稱為“外交侍從”。
尾聲:當掌聲散去,日本該醒了
特朗普訪日的第二天,日本媒體還在渲染“同盟關系前所未有的堅固”,可在社交平臺上,“高市早苗丟盡日本臉”仍在持續發酵。
歷史上,日本在冷戰時期就是美國的“前沿陣地”,如今幾十年過去,卻依然沒有擺脫被操控的角色。美國要日本多花錢、多承擔責任,理由是“共同防衛”;而日本政府卻甘之如飴,哪怕被罵“附庸”,也不敢拒絕。
![]()
這場被包裝成“友誼訪問”的政治秀,讓人看到的不是日美合作的未來,而是日本被鎖死的尷尬命運。民眾的憤怒不是針對美國,而是對自己國家的失望。
正如日本網友所說:“我們要的是國家尊嚴,不是乞來的安全。”
結語:
這次訪日,高市早苗或許以為自己贏得了特朗普的信任,但在日本民眾眼里,她卻輸掉了國家的臉面。外交,不該是獻媚的表演;真正的同盟,也從來不是單方面的屈從。
日本若再繼續走“依附外交”的老路,終究會發現——在這場以“友誼”為名的交易中,自己才是那個付出最多、得益最少的一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