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突然下了幾場大雨,天氣溫度也下降了不少,再回過頭看了一眼墻上的日歷,居然馬上就要到立冬節氣了。立冬,是冬季的第一個節氣,它的到來,就意味著寒冬就要來了,同時這個時候自然界萬物活動趨向休止、進入閉藏狀態以規避寒冷,那么我們也一樣,要提前做出改變。
![]()
在物候上,古人將立冬分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凍;三候雉入大水為蜃。”意思就是立冬到了,水面開始出現結薄冰的一個情況,土地因為凍結而開始變硬,就連色彩斑斕的野雞(雉)也不見了,它們跳入水中,化為了線條優美的大蛤(蜃)。
而在農耕年代,立冬到了之后,農事也開始告一段落了,秋收的作物也已經悉數歸倉,人們在這個時候終于是可以好好休養一下了,但是仍然還不能過于的放松,因為要開始為來年的春耕做好準備,還要做好牲畜的防寒保暖工作。為了適應氣候的變化,民間便有了“立冬補冬”的習俗。
![]()
俗話說“立冬補嘴空,桌上不能少”是什么意思呢?
從字面的意思來看,還是比較的簡單的,這個時候是萬物收斂的一個時候,因為天氣比較的寒冷,我們的身體也要適應這種氣候,因此要有足夠的熱量,所以在這個時候,要多吃一點熱量高的食物來補嘴空。
這個桌上不能少,就是告訴我們,在這天的時候,要準備豐盛的飯菜,和家人一起分享著吃,為未來的新生積蓄足夠的力量。
11月7日立冬,桌上擺5樣,哪5樣?
今年的立冬節氣是公歷的11月7日,也是農歷的九月十八。
桌上擺5樣,其實也是圍繞補冬以及藏養來展開的,在古代,這個時候有迎冬與祭祖的一個習俗。周代時,天子會在立冬前三日齋戒,并于立冬當日率領三公九卿到北郊舉行盛大的“迎冬”儀式,祭祀北方守護神“玄冥”。
![]()
而在民間則是在這天要補冬,“立冬補冬,補嘴空”是廣為流傳的諺語。為了抵御即將到來的嚴寒,人們相信此時進補最能滋養身體、儲存能量。因此,桌上擺五樣,一則是為了祭祖,二則是為了家人補冬。
第一樣:柚子
在祭祀的祖先的時候,怎么能少了此時的應季水果呢?像柚子,石榴這些都是可以用來祭祀的,尤其是柚子要擺上桌,它不僅寓意佑子,而且其營養價值也比較高,能夠起到滋陰潤燥的一個作用,而且吃法上也簡單,直接去皮,就可以開吃了。
![]()
第二樣:餃子
立冬補嘴空,此時還要吃上一點餃子,立冬是秋冬季節之交,而餃子恰似“交子”的諧音。此外,餃子形狀像耳朵,人們認為,吃了餃子冬天耳朵就不會受凍。這個也是人們內心最為樸素的一種表達。
![]()
第三樣:羊肉
在立冬的時候,天氣已經開始變冷,那么此時怎么能夠少了一碗羊肉湯呢?羊肉滋陰補陽,而且還比較的容易消化吸收,在這個時候,我們可以選擇多吃一點羊肉,從而給身體補充能量,羊肉直接采用清燉的方式即可,既營養,同時吃了也可以給身體提供足夠的熱量。
![]()
第四樣:雞肉
立冬一只雞,一年好身體,在這個時候,我們還可以選擇吃上一點雞肉,它滋味鮮美,而且容易消化吸收,另外雞肉,也比較適合老人和孩子來吃,尤其是小雞燉蘑菇,或者是蟲草燉雞,都是相當不錯的一個做法,能夠為寒冬提供足夠的熱量。
![]()
第五樣:豬排骨
立冬吃豬排骨,也是流傳很廣的一種說法,人們認為,在這天吃上一點豬排骨,后期的話,腿腳更叫健壯,遇到寒冷的天氣的時候,腿腳也很靈活,不會出現凍手凍腳的一個情況。
![]()
立冬補嘴空,大家一定要明白,這個時候天氣開始變得寒冷,我們要補充足夠的熱量,來抵御嚴寒,在這樣的情況下,桌上擺5樣,就是告訴我們,飲食的一個合理性,這也是在為漫長的冬季,提供足夠的能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