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有沒有發現一個現象:
其實很多人不能坦然地接受贊美。
當被夸獎時,TA們第一反應是否定自己:
比如穿了件新衣服出門,被同事或朋友夸“真漂亮”,會變得很慌亂,擺擺手說“沒有沒有”。
或者著急證明自己并不優秀:
比如某個月超額完成kpi,被老板當眾表揚,不會覺得開心,反而開始解釋“我沒做什么,是剛好碰到個大客戶”。
而且,這樣回復并不是出于謙虛,而是真的感受到了尷尬、惶恐、心虛,發自內心地抗拒“被贊美”這回事。
網友們把這種現象叫做“被夸羞恥癥”。
明明自己確實有一些不錯的地方,為什么面對贊美時,卻感覺不適,甚至是“羞恥”呢?
今天,壹心理想跟你聊聊:“被夸羞恥癥”。
![]()
![]()
一個人,有多需要被贊美?
日本綜藝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狂夸一個女孩50天,看看她會有什么變化。
女孩名叫Kyoka,21歲,一直以來都因自己的長相感到自卑,還曾經被同學嘲笑鼻毛外露,所以總是戴著口罩出門。
參加節目前,Kyoka極度不擅長和異性交流,每說一句話,都小心翼翼,整個人畏畏縮縮的。
![]()
節目組決定改變Kyoka的生活環境,沒有嘲笑、羞辱和批評,取而代之的是贊美、夸獎和鼓勵。
他們給Kyoka報了一門意大利語課,讓她選擇了一位自己喜歡的男外教。
一見面,外教就開始夸獎她:“你今天穿的T恤好可愛啊。”
![]()
一開始,Kyoka像以往一樣,習慣性地否定了外教的夸獎。
但接下來的50天里,外教依然堅持不懈地贊美她,挖掘她的閃光點:
夸她不戴口罩時笑容很可愛、夸她意大利語學得快、夸她做的料理很好吃......
慢慢的,Kyoka不再排斥這種夸獎,生活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她發現自己就算摘下口罩,也敢大笑了。她還開始收拾屋子,換眼鏡,學習化妝、做發型了。
連續50天這樣被夸獎后,Kyoka像換了一個人似的,從內到外散發著自信。
![]()
對比她之前的樣子,簡直堪比“整容”。
Kyoka的故事讓我們看到,贊美對一個人的作用有多么積極。
她之所以會發生這樣的變化,就是因為外教不斷的贊美改變了她看待自己的方式。
而她的生活,也真的朝著她所相信的方向變化著。
這是心理學中著名的羅森塔爾效應:
一個人會把他人的期待和贊許內化,影響自己的認知和情感,進而改變行為。
也就是說,“贊美”像一種積極的心理暗示,它讓你相信自己真的很棒,接著才有動力去變得更好。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說過:“人性中最深切的心理動機,是被人賞識的渴望。”
每個人都渴望被看到、被認可、被贊美,即使是那些因為被夸感到“羞恥”的人。
事實上,TA們不是不想被贊美,而是不敢被贊美。
![]()
![]()
羞恥的背后,是對贊美的誤解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一個人抗拒贊美,可能是以下 2 個原因:
1、高不配得感
1978 年,臨床心理學家保琳和蘇珊娜訪談了150多位不同領域的成功女性,發現她們雖然取得了很多成就、獎項、認可、贊美,但卻認為自己只是運氣好,并沒有其他人想象的那么聰明。
后來心理學家將這種現象命名為“冒充者綜合癥”:
指一個人不認可自己的成就,反而將其歸因為外界環境。
這種現象的背后,其實是一種“不配得感”。
當一個人相信自己“配不上”目前的成就時,TA就會對贊美產生恐懼心理,擔心自己的“真面目”被揭穿,因此抗拒“被贊美”這件事。
而不配得感高的原因,大多來源于之前的養育經歷:
a.缺乏“被夸”的經歷
如果父母童年時期就發自內心地夸獎孩子,孩子會適應被肯定帶來的積極情緒,并慢慢內化成自我肯定,確定自己的價值;
相反,如果從小被否定、打擊,孩子就會變得低自尊,覺得自己很差勁,長大后被夸也會覺得很不真實,不適應;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一書中,女主角塔拉從小在一個非常糟糕的原生家庭中,父親控制欲強,不允許塔拉上學讀書;哥哥有暴力傾向,經常毆打塔拉。
后來,塔拉靠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大學,甚至去了劍橋留學。然而,當老師夸獎她的論文時,塔拉不覺得開心,反而感受到了“恐慌”,認為老師一定是“搞錯了”。
童年時期的“不配得感”,始終埋在塔拉心底,導致她根本無法信任那些贊美的聲音。
此外,如果童年時期取得好成績,不僅不被夸,還被警告“不要驕傲”的話,就容易陷入“完美主義情結”。
長大后對自己格外挑剔,總能找到不滿意的地方,這同樣會導致低自我價值感,覺得自己配不上夸獎。
b.權威者的“錯誤夸獎”
另一方面,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Carol Dweck 的研究成果發現,如果父母/老師經常毫不具象地夸贊孩子,如“你真聰明” “你真漂亮”等,也會造成長大后的“不配得感”。
因為這種夸獎只涉及到表面,卻忽視了孩子的努力。
這會影響孩子的歸因方式:比如下次成績不好時,TA會認為是自己不夠聰明。
接著,TA們就會產生自我懷疑,將取得的所有成績歸因于“運氣好”,覺得真實的自己根本達不到這個成就。
因此,在面對夸獎時,TA們的第一反應就是“我不配”,這才產生了“羞恥”等一系列的負面情緒。
![]()
2、贊美的條件化
一個人如何看待“贊美”,也會影響TA面對贊美的反應。
朋友小胡在某中學做心理老師,某次期中考試后,她發現考了第一名的小美反而悶悶不樂,于是去和她聊了聊。
這才得知小美的父母發了條朋友圈:“女兒今天考了第一名,為你驕傲。相信這個成績一直保持下去,一定能考上重點高中!”
本來是父母用來鼓勵贊美女兒的朋友圈,但小美看到后,并沒有開心,反而感到壓力倍增,她開始擔心:
“如果下次我考不到第一名,爸媽不會很失望?親戚朋友會不會覺得我在撒謊?”
自體心理學家科胡特把父母的這種過度夸獎,叫做侵蝕性夸大(erosive grandiosity)。
他在《自體的分析》中提出:
個體的羞恥感反映了幼年時被破壞的自戀體驗,導致一個人無法建立穩定的自體。
也就是說,侵蝕性夸大過于壓倒性,以至于孩子不能將這種肯定整合為自體的一部分。
孩子能感受到這種夸獎是“不真誠的”,它并不是對自己當前成就的肯定。
科胡特提出,這種父母和孩子間的“回應不同調”,會挫敗一個人的期望,讓TA感覺到被忽視,從而體驗到羞恥感。
另一方面,侵蝕性夸大會將贊美“條件化”。
它會讓人形成一種信念:贊美的目的不在當下,而是暗含一種不合理的期待。
比如更高的成績、不想做的事、不想幫的忙、無法完成的KPI......
這種不合理的期待會給人造成心理負擔,就像小美,因為父母的過度夸獎,提前對下次考試感到焦慮,擔心自己會讓父母失望。
長此以往,為了不感受到這種失望,TA們會選擇在被贊美時就否定自己,從而降低對方的預期。
因為在他們看來,贊美一定會演變成失望,隨之而來的,就是批評。
于是,漸漸地,TA們會開始恐懼所有不管好的、壞的評價,長大后也很難適應任何評價體系下的工作。
![]()
![]()
如何坦然接受贊美?
1、覺察自己感到羞恥背后的原因
首先,你需要搞清楚,讓你感到“羞恥”的究竟是什么。
你可以仔細回想幾個印象深刻的、被贊美的場景,察覺自己當時的感受,然后分析造成你不舒服的原因,越具體越好。
比如你因為同事贊美你的新裙子而羞恥,你可以問問自己,是因為對自己的外表不自信?還是擔心下次素顏被同事嘲笑?或者只是不會應付這類社交情境?
搞清楚自己“不舒服”的來源,然后針對性地去改變這種思維方式。
2、建立合理的自我認知
無論是“不配得感”,還是“懼怕被評價”,根源都是缺乏對真實自我的了解,才會輕易地因為一句贊美自亂陣腳。
因此,你可以有意識地記錄自己的努力,記錄自己獲得的成就,記錄失敗的原因。
在這個過程中,你可以把他人的評價、贊美當作輔助,和自己寫下的內容做對比。
這樣你可能就會發現,其實很多成就都是由于你自己的努力,有些人的贊美真的是在肯定你的成績。
慢慢地,你會對自己的真實能力有足夠的了解,也能更合理地看待所取得的成就和失敗,從而相信自己“配得上”贊美。
3、練習應對贊美的方式
最后,試著在一個安全的環境中,練習應對贊美的方式。
這里提供一個小的Tips,你可以從模仿其他人面對夸獎時的語言風格和行為做起。
比如《老友記》里的菲比,她在被夸漂亮時,會自信地回復一句“I Know”。
也可以是你身邊的一位朋友,TA面對夸獎時總能落落大方地微笑,然后點頭說“謝謝”。
如果你覺得不好意思,可以對著鏡子,或者先和信任的朋友排練幾次。
等你發現,這并沒有你想象中那么難時,你就能夠逐漸提高應對能力,坦然地接受任何人的贊美。
![]()
![]()
必須承認的是,我們終其一生也無法完全擺脫他人的評價。
甚至,我們的某部分自我,需要依賴他人的看法才能建立和完善。
但要始終記得的是,最了解你的人,永遠是你自己。
是你陪自己度過那些努力拼搏的時光,走出那些失敗的陰影,彌補那些成長的缺憾和委屈,才成就了如今的你。
他人的夸贊固然會帶給我們喜悅,但我們卻不必為他人的眼光而活。
當你真正懂得自己,就不會因批評而妄自菲薄,也不會因贊美背后的“期待”感到如臨大敵。
而是輕盈地面對贊美,專注地做你自己。
因為你知道,你配得上這世間的一切美好!
世界和我愛著你。
作者:麥子
編輯:一顆多肉、Jessica
圖源:pexels
參考文獻:
[1]王靜華.2018,《自體心理學導論》,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
面對他人的夸贊,也許你還習慣性地感到羞恥,難以真正認同自我。其實,羞恥感也可以化為成長力,助你發現更好的自己。
今晚,壹心理直播特別欄目【心理八點鐘】重磅來襲,特邀資深心理咨詢師,同時也是「覺知內在小孩」理念提出者冰千里老師作客壹心理直播間。冰千里老師將與壹心理講師展開深度對談,從心理學視角尋找羞恥感的根源,分享轉化羞恥感為成長力的技巧。今晚,他將給大家分享的主題是——如何將羞恥感轉化為成長力?
今晚八點,來壹心理視頻號直播間,和冰千里老師、壹心理講師鄭云宏一起學會從羞恥感中收獲滋養人生的成長力!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