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導語
Introduction
人事任免、組織改革,雙管齊下。
中國汽車產業的這場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還在繼續,市場競爭依然是一片硝煙彌漫的紅海。價格戰愈演愈烈,技術迭代日新月異,新舊勢力交織混戰,行業格局面臨深刻重整。
作為特大型汽車企業的東風公司,也無法逃避這場風暴。它既承載著厚重的歷史與規模優勢,也面臨著轉型遲緩、新能源賽道競爭激烈的嚴峻挑戰。在此背景下,一場圍繞“換血”、“煥新”的深度變革,正于東風公司內部全面而迅猛地展開。
如果只從今年9月開始統計來看的話,東風公司掀起的高層人事調整浪潮非常猛烈。從集團總部的核心管理層,到神龍、東風日產、東風科技、嵐圖、猛士科技等關鍵子公司與板塊,人事變動的范圍之廣、頻率之高、指向之明確,均屬罕見。
![]()
與此同時,東風汽車的經營戰略與產業布局也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清晰度向前推進。對外,與科技巨頭華為的合作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速度落地生根,從高層互訪到聯合創新實驗室,再到具體的DH項目,雙方正緊密的聯合。
對內,改革舉措同樣大刀闊斧。商用車事業部向經營實體轉變,明確了扛起經營指標的重任;一系列圍繞智能越野、高技術零部件的合資公司與科技子公司相繼成立,彰顯出東風在組織架構與商業模式上尋求突破的堅定決心。
01
事在人為
10月28日,神龍汽車領導班子成員調整:1970年的呂海濤任神龍汽車總經理;程軍任神龍汽車黨委書記、副總經理;師建興任神龍汽車黨委副書記;葉永青任神龍汽車總經理助理。
10月27日,1972年的王俊任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黨委常委。
10月11日,1978年的馮長軍任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黨委副書記。
![]()
10月份,東風日產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高政浩,升任東風集團營銷管理部副總經理。
9月30日,東風科技發布公告,56歲的葉征吾不再擔任該公司總經理職務,仍繼續擔任公司董事,同意聘任47歲的高守武為該公司總經理。1974年的徐斌由東風集團采購管理部(招標監督管理辦公室)副總經理升任總經理。1981年的鄧文輝任東風資產管理有限公司黨委委員、黨委書記、董事、董事長;羅耀華任東風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9月28日,智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召開干部會議,宣布“80后”聶春飛不再擔任智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黨委委員、董事長、董事職務,另有任用;崔志鋒任智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委員、黨委書記、董事、董事長、總經理。
9月22日,天眼查信息顯示,嵐圖汽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及董事長均由現任CEO盧放(1976年)兼任,尤崢不再擔任相關職務。
9月22日,綜合信息顯示,“80后”萬良渝由猛士科技副總經理(CMO)升任總經理(CEO)。
![]()
9月15日,原東風猛士科技CEO曹東杰任東風本田汽車有限公司董事,推薦任東風本田汽車有限公司執行副總經理。
目前,東風汽車八人領導班子成員再次全部到位,不難看出,這套領導班子相當年輕化,馮長軍、黃勇、王俊、周鋒這4人都是70后。
其實,從這一輪人事調整核心特征在于年輕化與專業化并行。從集團頂層來看,以1978年出生的馮長軍出任董事、總經理、黨委副書記為標志,輔以王俊等一批“70后”高管,東風汽車構建了一個更為年輕的核心決策層。
這不僅僅是年齡上的迭代,更深層次的是決策思維與經營理念的刷新。這批少壯派管理者大多具備財務、技術或跨體系運營的復合背景,他們的上任,旨在提升這家傳統巨擘在瞬息萬變的市場中的決策效率與應變能力。
與此同時,在關乎存續與發展的關鍵業務板塊,人事安排則顯得更加精準。例如,在面臨嚴峻挑戰的神龍汽車,任命在此服役超過三十年的老將呂海濤回歸掌舵,無疑是期望借助其豐富的經驗與對中外股東方的深刻理解,穩定軍心,并尋找合資模式在新能源時代的新出路。
![]()
而在代表未來的嵐圖、猛士等高端新能源品牌,以及智新科技等科技子公司,則大膽啟用了“80后”總經理,這清晰地傳遞出東風意圖以更前沿的思維、更靈活的機制來運營新業務,激發創新活力。
02
再造筋骨
如果說自上而下的人事布局為東風注入了全新的活力,那么自內而外的組織變革與戰略合作,則真正勾勒出這家汽車巨頭面向未來的筋骨與藍圖。
10月25日,華為與東風汽車DH項目聯合高層決策會在武漢舉行。會議圍繞DH項目全鏈條協作展開深入溝通,明確以技術深度融合與機制化聯動加速項目落地,推動華為最新智能技術深度融入東風DH項目產品。
10月10日,日產LCV(Light Commercial Vehicle,輕型商用車)研發中心在東風汽車有限公司旗下的鄭州日產正式成立。
10月9日,東風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商用車事業部在武漢召開改革2.0推進會,宣布從管理體制正式調整為經營單元,全面承接經營指標。本次會議明確了商用車事業部的組織架構調整,且公布原來的黨委籌備組正式變成黨委,東風汽車商用車事業部總經理張小帆任黨委書記,陳向陽任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
9月22日,東風汽車董事長、黨委書記楊青赴深圳,與華為公司創始人任正非及華為公司徐直軍會談,雙方圍繞強化戰略互信、深化戰略合作、推進企業治理與運營機制創新等議題進行了深入交流。
9月19日,在2025年華為全聯接大會制造與大企業全球峰會汽車行業分論壇上,東風汽車與華為聯合創新實驗室正式揭牌。
9月17日,東風集團股份發布公告,本公司、東風汽車有限公司、襄陽控股及襄高投資訂立投資協議,據此,訂約雙方將通過出資方式共同成立合資公司,主要從事智能越野車輛的制造與銷售。
9月12日,東風汽車宣布,成立東風汽車集團躍創科技有限公司(簡稱躍創科技),進一步整合零部件研發、制造和人才資源,以“高技術、高價值”零部件產品助力整車電動化、智能化轉型。
隨著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突破臨界點,市場競爭的主戰場已從電動化的初步普及轉向智能化的深度較量。在這一行業變革的關鍵節點,東風汽車作為國有汽車集團的典型代表,其近期的一系列戰略布局清晰地展現了一家傳統車企面對時代變局的思考與選擇。
![]()
這兩個月來,最引人注目的是與華為合作的全面深化。在不到六十天的時間里,雙方完成了從最高層的戰略對話到具體項目落地的全過程。這一系列環環相扣的進展,不僅體現了東風在智能化轉型上的決心,更展現了一種務實高效的合作節奏。
與此同時,東風在內部組織變革和業務重組上同樣展現出強烈的緊迫感。比如躍創科技的成立,眼于長遠競爭力的構建,通過整合零部件研發、制造和人才資源,打造自主可控的高技術、高價值零部件體系,為整車的電動化、智能化轉型提供堅實支撐。
縱觀東風的這一系列舉措,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條傳統大型汽車集團的轉型路徑:通過開放合作彌補關鍵技術短板,通過內部改革激發組織效能,通過資源整合強化核心能力。這種內外兼修的轉型思路,既是對行業變革的積極回應,也是對自身定位的清醒認知。
總的來說,人事的年輕化與戰略的科技化,共同指向一個核心目標,激發組織活力,加速向“科技東風”轉型。
![]()
責編:杜余鑫 編輯:何增榮
THE END
PAST · 往期回顧
獨家調查丨楚能造車,要盤活威馬工廠?
超豪華純電市場,迎來破局者
新勢力造車,和過去說再見|15年的熱血與榮光①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