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釜沉舟(pò fǔ chén zhōu),也作“沉舟破釜”,意思是將飯鍋打破,將渡船鑿沉;比喻不留退路,不顧一切干到底。成語出自《史記·項羽本紀》,“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
![]()
秦朝末年,天下大亂,各地義軍此起彼伏,陳勝的部將周章甚至一度攻破函谷關,大軍直逼秦都咸陽。存亡之際,秦二世胡亥采納章邯計策,宣布大赦天下,并派章邯統率驪山刑徒迎擊義軍,章邯率兵大敗周章,解除關中之危后,又率兵出關攻打義軍。
章邯率軍一路東進,陸續攻滅周章、田臧、李歸、鄧說、伍徐等部,消滅張楚政權,楚王陳勝被部下所殺。之后,章邯又擊敗齊魏聯軍,逼殺齊王田儋、魏王魏咎、魏相周市,后又于定陶襲殺楚地義軍領袖項梁,以致楚地各路義軍一時兵頹勢微。
![]()
擊敗楚地各路義軍后,章邯又率軍渡過黃河北上,大敗趙地義軍,攻破趙都邯鄲,并與秦將王離將趙王趙歇困于巨鹿,趙歇遂派人向各地義軍求援。
項梁死后,被其擁立的楚王熊心為了擺脫傀儡身份,一面提拔任命親信,一面收奪項羽、劉邦、呂臣等義軍將領的兵權。在初步完成內部整合后,楚王熊心這才以心腹宋義為上將軍,另以項羽為次將,范增為末將,率兵數萬北上救趙。
彼時,王離率領十萬秦國邊軍圍攻巨鹿,章邯則統率二十萬秦軍屯于巨鹿以南的棘原一帶,保護王離軍團糧道的同時,抵御外圍的諸侯援軍。
![]()
面對秦國大軍,各路諸侯援軍皆屯于戰場外圍,不敢輕易與秦軍交戰,宋義率軍北上后,亦于安陽停兵不前,這一停便是四十六天。
項羽向宋義建議說,“秦軍圍困趙軍形勢危急,應火速引兵渡河,和趙兵內外夾攻,如此必然可以擊破秦軍。”
宋義則反駁道,“如今秦軍攻趙,若是取勝,軍隊便會疲憊,我們可乘秦軍疲憊發動進攻;若是秦軍不勝,我們則可率兵西進,必然可以攻滅秦國。所以,不如先讓秦、趙兩軍相斗。論沖鋒陷陣,我不如你;但運籌帷幄,你卻不如我。”說罷,宋義下令嚴禁出戰,并嚴令不服從命令者,一律處斬。
![]()
宋義嚴令不得出戰的同時,又將兒子宋襄送到齊國為相,并連日大擺宴席招待賓客,反觀楚軍將士,由于天氣寒冷又下大雨,士兵們饑寒交迫,士氣日漸降低。
項羽見狀,心中頗為惱怒,于次日清晨去見宋義,再度請求出兵,卻仍被宋義所拒,項羽遂拔劍將宋義斬殺,然后提著宋義的頭告訴將士們,“宋義想要和齊聯合謀反,楚懷王暗令我將其殺死。”
見到宋義已死,將士們于是推舉項羽為主帥,楚王熊心得知消息,也只能迫于現實,任命項羽為上將軍,讓其率兵救趙。
![]()
項羽奪取兵權后,立即整軍備戰,他先派英布、蒲將軍率兵兩萬渡河,攻打章邯給王離軍團輸送糧食的甬道,然而此戰雖然取勝,但卻收效甚微。
于是,項羽率領全軍渡河,然后命令全軍鑿沉渡船、砸破釜甑、燒毀廬舍,全軍只攜帶三天糧食,以必死的決心向秦軍發動猛攻。
在項羽的統帥下,楚軍將士不畏生死,與秦軍大戰九次,終于攻破甬道,斷絕了王離軍團的糧道,進而大敗王離,殺死秦將蘇角,俘虜王離,秦將涉間自焚而死。
![]()
得知項羽大敗秦軍,其余諸侯援軍這才紛紛進軍,配合項羽追剿敗退秦軍,巨鹿之圍遂解,項羽則憑借此戰之威,被推舉為聯軍統帥。章邯見此情形,只能收攏軍隊向西撤退,躲避諸侯聯軍鋒芒的同時,派司馬欣返回關中求援。
解除巨鹿威脅后,項羽率領諸侯聯軍圍攻章邯,但卻遲遲難有進展。章邯本欲死戰,但當司馬欣返回軍營,告知章邯關中生變,左丞相李斯、右丞相馮去疾、將軍馮劫等人被殺,執掌朝政大權的趙高非但拒絕派遣援軍,還意圖派人追殺司馬欣的消息后,章邯這才選擇了投降,“巨鹿之戰”至此告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