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有自媒體報道,今日有消息在社區平臺刷屏,有大行開始贖回純債基,股份制單家贖回10e那種量級。
![]()
大型股份制銀行為何要贖回債基?央行重啟國債買賣不是利好債市嗎?綜合市場消息,先來結論,大概率源自兩方面原因:一是前期銀行買的純債太多,持倉壓力比較大,趁著債市利好,趕緊賣一部分;
一般來說, 商業銀行債券持倉壓力主要來自利率下行環境下的資產收益率下降。在貸款需求疲弱背景下,銀行傾向于增持國債等安全資產以應對資產荒,推動債券配置需求上升。然而,長期低利率壓縮息差收益,疊加久期拉長帶來的利率風險,可能加劇未來估值波動壓力。
就在10月27日,央行行長潘功勝表示,央行將重啟國債買賣,賣方認為,此舉有類降準效應,推動國債收益率下移,刺激債市走強。
![]()
據社區平臺,投資者截取的當日行情圖來看,10年國債收益率大幅下行至于1.8%以內,30年國債收益率下降至2.16%,一度下跌5個bp,最終下跌了3.5個bp至2.19%。
金石雜談認為,有部分大行趁著央行宣布重啟國債 買賣,在當日債市暴漲之下賣出源于對未來債市不確定性的擔憂,畢竟央行未來買債規模無法確定。不過,華西宏觀首席劉郁 則認為,央行重啟國債買賣絕非一日游行情,后續多頭情緒會跟隨央行買債而持續發酵。
華創研究所副所長、宏觀首席張瑜 表示,央行重啟國債買賣的行為客觀上框定了短期利率的中樞。但利率本身仍是貨幣供需關系的結果。后續如果濟循環改善,權益資產或實體經濟的投資回報改善,債券市場仍將承壓。短期內,債券收益率要想突破前低仍需貨幣政策的超預期寬松,目前超預期寬松的信號仍不明朗。
![]()
二是,公募費率贖回意見稿已經出臺,趁著新規出來前趕緊贖回一部分。原因是公募費率贖回新規中,增加了對短期贖回債基的懲罰性費率。
當前,中長期純債基金、短期純債基金、被動指數型債券基金 的現行贖回費率以“7日以內1.5%,7日至30日為0%~0.1%,30日至6個月為0%”為主。但是,新規之下,“7日之內1.5%,7日至30日1%,30日到6個月0.5%”。
正如興證固收研報,投資者6個月內交易債基的摩擦成本加大,一方面,這可能有助于鼓勵債基投資者長期持有債基,有利于提升債基負債端的穩定性,降低以往債市調整過程中負債端負反饋對波動的放大作用;
另一方面,當前債市票息收益較低、資本利得空間也較為有限,公募債基的節稅優勢可能無法完全彌補新規下短期贖回費用較高的成本,投資者或面臨節稅效應和流動性難以兼得的抉擇。
國債買賣重啟,還有哪些影響?華西宏觀首席劉郁表示:結合近期大行行為特征,新一輪央行買債,可能會采取短債與中長債組合買入的方式。
她表示,“本輪國債買賣重啟,可能扮演降準替代的角色。”他認為,在當前全年經濟增長目標實現難度不大,外部風險緩和的背景下,降準降息等強效手段或可適當延后,保留應對未來突發事件的政策空間。而通過國債買賣操作,既可以緩解商業銀行的債券持倉壓力,又可以實現類降準的效果,為四季度市場平穩運行保駕護航。
央行提前啟動買債,可為次年政府債發行奠定良好基礎。從供給視角來看,四季度并非財政密集發力期,預計10-12月政府債凈發行規模分別1.02、1.09、0.45萬億元,壓力較三季度明顯減輕。不過,考慮到2026年地方政府仍有2萬億元的化債額度,可能于年初密集發行,央行提前啟動買債,或可有效緩解市場對資金波動與銀行承接能力的憂慮。
對債市而言,利好不僅是資金寬松效果,更在于市場預期的逆轉。本輪央行重啟國債買賣成為破局的關鍵,起到了穩定市場預期的作用,因為投資者會持續博弈央行單月買債規模,尤其是在市場明顯調整的時候,容易產生央行的穩市預期,有助于多頭力量凝聚。
落腳至債市策略,盡管27日債市已快速對央行恢復國債買賣進行定價,但這可能并不僅是 “一日游”行情。后續多頭情緒可能會跟隨央行的實際買賣規模,持續發酵。疊加今年以來各機構收益壓力偏重,臨近年末,業績沖刺訴求可能較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