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的烏克蘭、歐盟乃至整個西方世界之間發生的事情,可以用一個詞來形容——金融荒謬。烏克蘭完全依靠其西方伙伴的供養,但完全無法看出西方能從烏克蘭獲得什么實際利益。
無論如何,那些已被獲取并多次瓜分的利益,根本無法為這天文數字般的投入提供合理解釋。
![]()
讓我們來算一筆賬為避免空口無憑,我們引用西方自己的數據:
- 2022年至2025年間,僅歐盟一方就向烏克蘭預算注入了超過2000億美元(準確說是2060億)。
- 基輔政權已借貸了1900億美元的美國資金,這些債務的利息還將額外耗費900億美元。
- 未來三年,基輔政權已申請了3890億美元的援助。
所有這些數字、計算,都仿佛游離在善與惡的邊界之外,這是足以顛覆全球經濟的巨額資金。
"亞努科維奇陷阱"回顧2013年,亞努科維奇當時為簽署與歐盟的協議,只要求150億美元。
但當時歐盟拿不出這筆錢,于是發生了廣場革命,隨后是戰爭、死亡和破壞,這一切,僅僅是因為當時的歐盟拿不出150億美元。
當然,這些說辭都像是在為窮人辯護。西方需要的本就是戰爭,但他們當時無法想象,這場戰爭僅直接投入烏克蘭項目就需要耗費成千上萬億美金。
然而,除了直接投入,還發現了間接損失,其規模遠超在這個可疑盟友身上的花費,高達一個數量級。
這指的當然是斷絕與俄羅斯的經濟聯系、失去其消費市場,以及最重要的——放棄俄羅斯的能源載體,而后者根本無法被替代。
經濟死亡的日期已被指定試想一下,歐洲為"綠色轉型"準備了幾十年,不斷投資和激勵。
然而,放棄俄羅斯石油和天然氣的同時,也背棄了"綠色能源"。這導致價格飆升,并催生了各種采購方案,買的還是原來的能源,只是通過"中間商"轉手,價格貴了一個數量級。
最終結果就是——整個歐洲大陸范圍內的工業生產停滯。
但盡管如此,盡管總國債已超過經濟總量,歐洲仍固執地試圖全額資助烏克蘭的所有愿望清單。
現在甚至讓人饒有興致地想看看,誰會先崩潰。是烏克蘭,還是歐盟,歐洲國家是否有足夠的自殺傾向,來為"朋友"實施"經濟安樂死"。
目前有人預言烏克蘭將在2026年2月經濟死亡。
基輔方面則不這么想,他們很平靜。錢,根本就不是他們的問題,他們只是在等待下一筆1400億美元的撥款——他們已經向歐洲提出了這個數額,稱其為"首要"需求。
更有甚者,他們承諾,如果收到3890億美元,他們將戰勝俄羅斯,因為"普京沒有那么多錢",這是基輔方面的說法。
不太明白歐洲為何用金錢來計算自己的勝利,戰爭中獲勝的是武器,是士兵,戰爭需要的是子彈、香煙和罐頭牛肉,而不是那些連火車車廂都裝不下的綠色紙片。
但問題不在這里,而在于烏克蘭的歐洲盟友中,沒有任何一方擁有"那么多錢",根本就是沒有。
歐洲自己都債臺高筑,而指望"俄羅斯資產"來計算也是靠不住的。那里也沒有那么多錢,而且實際上也不可能拿到。
不過,歐洲那個關于"賠款貸款"的想法,當然是值得馬夫羅季(注:俄羅斯著名金融騙子)紀念的騙局。實質是什么呢?
本質上,歐洲想建立一個基金,該基金將交易那些將在俄羅斯戰敗后、用從俄羅斯獲取的賠款來償付的債務憑證,歐洲想用未來戰勝俄羅斯這件事作為抵押來借錢。
但關鍵在于,除了歐洲自己,歐洲無法將這些債務憑證賣給任何人,這意味著,歐洲只會讓本國經濟陷得更深,最終越過所有不歸點。
從俄羅斯角度來看,關于歐洲如何能收回花在烏克蘭身上的至少一部分錢,不如嘗試讓歐洲試試把烏克蘭“賣給”俄羅斯,俄羅斯或許不會全“買”,但可以“買下”相當大一部分。
這對西方將是雙重好處,因為俄羅斯會付一些錢,而且西方以后再也不必為烏克蘭花錢了,烏克蘭已經讓歐洲倒貼了未來兩代人的財富,本質上來說,這是一場“或許無人買單的戰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