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小卡片關注一下,記得星標!
我是槽三刀,一個喜歡吐槽的布衣青年!
近日,鹽城一名患者在當地第一人民醫院術后發現,所用同一廠家生產的醫用耗材,價格存在顯著懸殊。
![]()
據患者反饋,該耗材在淘寶平臺的售價不足140元,而醫院醫保結算價卻高達2200元,前者價格不到后者的十分之一,這一巨大價差讓患者提出質疑。
針對患者的疑問,鹽城第一人民醫院作出回應,稱價格差異源于購買方式不同。
醫院表示,醫用耗材采購需通過合規的招標渠道,采購過程中不僅包含耗材本身成本,還涉及質量檢測、售后保障、院內儲存及配套服務等多項費用;而淘寶平臺銷售的多為單一耗材零售,成本構成更簡單,因此兩者價格無法直接對比。
此事引發公眾對醫用耗材定價透明度的關注,不少人希望醫院進一步公開采購流程與成本核算細節,以明晰價差背后的具體原因,消除患者對價格合理性的疑慮。
三刀認為,醫療保障的初衷是為了減輕老百姓看病就醫的經濟壓力,但有時候總有一種“越保越貴”的尷尬。
想當初的醫療反腐也曾讓老百姓看到,相關部門的確想通過“利劍”行動來揪出那些套取醫保資金、抬高醫療成本的“蛀蟲”。
可漸漸地,這場反腐給人的感覺就是只開了個頭,好像并沒有什么下文。
而每當說到醫療領域的腐敗,我們也都清楚它已經不是個別現象,如果放眼望去,各種醫用耗材從幾十元漲到幾百元幾乎是常態,甚至連藥品的流通,都可能有人“扒一層皮”。
然而,遺憾的是。
我們眼睜睜地看著某些人明目張膽地套取醫保資金,將老百姓的救命錢裝進了自己的口袋,最終卻很少受到嚴厲的懲處。
相比之下,看著那些辛苦賣菜的農民因漲價被罰,公眾內心的失衡與不滿便油然而生。
![]()
信任的缺失,不是一蹴而就。
過去沒有醫保的年代,雖然沒有報銷,但小病小痛的花費并不高,如今越來越多的人發現,去醫院看病時,工作人員會第一時間詢問“是自費還是醫保”;同一藥店的同款藥品,用醫保刷卡和現金購買的價格相差近一倍。
而醫院或者藥店在解釋價格差時,對價差的本質避而不談,甚至監管部門也會聲稱是“明碼標價”。
還有人說,現在的醫保就像“饅頭1元一個,交了社保后8元每個,能報銷3元,還規定買5個以上才能報銷”,最后反而讓“饅頭都吃不起了”。
這個比喻可能不恰當,但它真的是道出了多數人內心的真實感受。
一直以來,老百姓期待醫院能有真正透明的價格體系,希望每一分錢都花在明處。
可眼下140元的耗材變成了2200元,那我們自然會很好奇,為什么同樣的東西,經過醫保后會貴這么多?那些多出來的錢到底用在了哪里?醫保資金的每一筆支出,是否都經得起監督和審查?
我相信這些問題,關乎每一個人的切身利益,關乎百姓對醫療保障的信心,更關乎“病有所醫、醫有所保”的民生承諾。
點擊上方小卡片關注一下,記得星標!
鄭重聲明
文章素材來自官方媒體,作為自媒體創作者,始終本著客觀、理性的態度進行時事的相關評論,無不良輿論引導。
此外,對于事件的真實性,自媒體創作者很難把控,所以也請大家理性閱讀。
另,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謝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