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盡心下》14.31
![]()
原 文
孟子曰:“人皆有所不忍,達(dá)之于其所忍,仁也;人皆有所不為,達(dá)之于其所為,義也。人能充無欲害人之心,而仁不可勝用也;人能充無穿踰(1)之心,而義不可勝用也;人能充無受爾汝(2)之實(shí),無所往而不為義也。士未可以言而言,是以言餂(3)之也;可以言而不言,是以不言餂之也,是皆穿踰之類也。”
譯 文
孟子說:“人都有他所不忍心的事情,將其推廣到他所忍心的,就是仁;人都有他不恥做的事,將其推廣到他恥于做的事,就是義。人能夠擴(kuò)充不愿害人之心,仁就用不盡了;人能擴(kuò)充不愿挖洞翻墻之心,義就用不盡了;人能擴(kuò)充不受人輕蔑的言行,不管到那里都不會不合乎義了。對于士人不可以言談的卻與之言談,這是用言談套取別人的想法;可以言談的卻不與之言談,這是用沉默套取別人的想法,這些都屬于挖洞翻墻一類的行為。”
注 釋
(1)穿踰:猶言穿穴逾墻。踰:越過。
(2)爾汝:爾、汝都是第二人稱代詞,古代尊長稱呼卑幼時用,如果平輩之間用來稱呼,則是對對方的輕視。
(3)餂(tiǎn):取;誘取。
本期解讀
“不忍”即惻隱之心,“不為”即羞惡之心,孟子認(rèn)為,這兩種心是人人都有的,但還需要“擴(kuò)而充之”。孟子還提出,對于士人應(yīng)以正道交往,不可以用言談、沉默套取他們的想法,認(rèn)為這些都屬于“穿逾”之類的不義行為。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