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中國青年網綜合自央視新聞、重慶日報、中國青年報、重慶共青團等
“買不到,根本買不到”
“怎么下單,求鏈接”
“忙得招架不住了
大家下單不要下多了!”

西南大學柑桔研究所
學生把科研品種——“陽光2號”
賣爆單了
7天賣出25000斤
西南大學柑桔研究所
研究員曹立老師說
就連自己要吃一個
都只能從
學生做實驗的果子里
抽一個嘗嘗
原來,從10月15日開始
曹立老師
和他帶的研究生李順心
以及另外四位研究生
組成“銷售團隊”
開始在社交平臺
售賣研究了10多年的
第五代雜交柑橘品種
“陽光二號”
沒想到
這一品種一面市
便受到來自全國
各地顧客的歡迎
短短7天
就已經賣出去了
5000多件(約25000斤)
目前處于“斷貨”狀態
![]()
“因為是農學生,老師本意是想著讓我們參與一部分果實銷售,既掙點學費和生活費也鍛煉一下社會實踐能力”。李順心告訴記者,平時,曹立經常和他們說,在他的教育理念里,自己培養的研究生不能只是寫論文,而是應該根據學生擅長的方向進行引導和扶持。
往年,師兄師姐們也會在網上售賣水果,因為品種、口感不錯積累了不少顧客群體。
![]()
▲曹立(中)和學生們
西南大學柑桔研究所成立于1960年,主要聚焦柑桔產業重大科學問題和關鍵技術。
曹立參加工作28年,長期從事雜交柑桔育種研究,其團隊曾育成我國首個商業化推廣的雜交柑桔品種“金秋砂糖桔”,以及創新性培育出綜合多品種風味的“陽光1號”桔柚,其中,“金秋砂糖桔”已經在全國各大超市銷售。
這次在網上賣爆的產品,是曹立研究了10多年的第五代雜交柑桔品種“陽光2號”。
它的“祖輩”都是一些著名的品種,比如大家耳熟能詳的紅桔、葡萄柚、臍橙、溫州蜜柑等。相較于普通柑桔,該品種果肉軟嫩多汁,酸甜平衡,廣受好評。消費者能在桔子里品嘗到檸檬、柚子等多種水果的風味。
每年,西南大學柑桔研究所在江津基地都會試種不同柑桔的種苗。
2023年,曹老師決定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向,由于自己帶的是農學生,他想讓學生把基地里已成熟的柑桔進行售賣,“既能幫助學生掙點學費和生活費,也能鍛煉一下他們的社會實踐能力。”
同時,消費者在品嘗柑桔后,團隊能直觀收到口感等方面的反饋信息,從而對品種作出改良。
![]()
△曹立研究員(右二)帶領學生在果園
而這次賣爆全網的“陽光2號”的“銷冠”李順心,正是他的研究生。
今年23歲的李順心是西南大學柑桔研究所研三的學生,2023年考入曹立團隊,入學后,他便與團隊其他同學一起開始了“下地進田”的學習生活。
![]()
△李順心
入學第一年,李順心和同學們便跟著曹老師前往全國40多個柑桔產區調研學習,在田地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為果農提供技術服務及指導。
除了全國各地參與調研實踐學習外,李順心還接到導師的“銷售任務”。
2023年,是李順心和同學們售賣柑桔的第一年。由于缺乏水果售賣經驗和客戶群體,一開始他們只是把產品信息發在朋友圈,幾乎都是身邊的老師和朋友在下單。
2024年,李順心增加了多個線上平臺售賣渠道,柑桔品控不僅穩定,售賣包裝也有了顯著提升。
今年10月初,李順心的“銷售團隊”繼續在網上售賣柑桔。不同于往年的是,今年在社交平臺上出現不少了求購的帖。
![]()
▲曹立研究10多年的第五代雜交柑橘品種“陽光二號”
對李順心幾人今年在電商平臺取得的“成績”,曹老師感到很自豪,“年輕人懂網絡,善于創新這下把網絡銷路也打開了。”
他還評價,這是一次成功的社會實踐,“銷冠”李順心說“我會繼續扎根果園做相關研究,并根據現在的經驗創業讓這些科研成果走進千家萬戶。”
關注南京擇校矩陣媒體
與 1000000 家人共同成長
點喜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