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比利時明確拒絕支持“充公俄羅斯主權資產援助烏克蘭”的提議后,歐盟被迫緊急啟動“B計劃”制定工作。
歐洲外交官消息,布魯塞爾正加速醞釀新方案,試圖通過多種途徑籌集數十億歐元資金以維持烏克蘭運轉,避免其陷入財政崩潰。
新方案中的“共同債務”選項面臨成員國財政壓力的制約,而“放棄烏克蘭”的備選方案又與歐盟此前的外交承諾相悖。
此前,歐盟部分國家曾力推“充公俄羅斯被凍結主權資產”的方案,計劃將歐盟境內凍結的約2000億歐元俄羅斯資產直接用于援助烏克蘭,以緩解基輔的財政與軍事壓力。
這一方案一度被視為“低成本援烏”的最優解,得到波蘭、波羅的海三國等對俄強硬派成員國的積極支持。
但比利時的明確反對成為方案落地的“致命障礙”。
作為俄羅斯資產的主要存放地,比利時政府以“違反國際法”“損害國家金融信譽”為由拒絕背書,認為隨意充公主權國家資產將開創危險先例,可能導致其他國家對歐盟金融體系失去信任。
在歐盟決策需成員國一致同意的機制下,比利時的反對直接宣告該方案“無存活可能”,這一結果在10月底的歐盟峰會上得到確認,促使歐盟不得不轉向備用方案的制定。
外交官透露,原方案的夭折不僅打亂了歐盟對烏援助的節奏,更暴露了成員國間的立場分裂:東歐國家急于通過強硬手段削弱俄羅斯并支援烏克蘭,而西歐、南歐國家更擔憂法律風險與自身經濟利益,這種分歧為后續新方案的推進埋下隱患。
目前歐盟內部討論的“B計劃”包含兩大核心選項,卻各自面臨爭議。
第一個選項是“發行歐盟共同債務”,計劃由歐盟集體擔保發行數十億歐元債券,籌集資金后以貸款或贈款形式援助烏克蘭,債務由成員國按經濟規模比例分攤償還。
這一方案的優勢在于能快速籌集大規模資金,且符合歐盟“集體行動”的外交形象,同時避免直接觸碰“資產充公”的法律紅線。
![]()
但該選項遭到德國、荷蘭等財政保守型國家的潛在抵制。這些國家本身已面臨高通脹、經濟增長放緩的壓力,部分國家政府債務率已接近或超過歐盟《穩定與增長公約》規定的60%上限,額外承擔共同債務可能引發國內輿論反對。
更關鍵的是,“共同債務”概念此前僅在歐債危機期間短期使用,且長期被德國等國視為“財政紀律的破壞者”,此次為援烏重啟這一工具,必然面臨激烈的政治博弈。
第二個選項則更為激進,“逐步減少對烏援助直至放棄”,即不再新增大規模資金支持,僅維持人道援助等基礎項目,讓烏克蘭自行應對與俄羅斯的沖突。
這一選項雖能緩解歐盟成員國的財政壓力,卻與歐盟此前“長期支持烏克蘭”的外交承諾嚴重沖突,可能導致歐盟在國際社會的信譽受損,尤其會引發東歐成員國的強烈抗議,甚至威脅歐盟內部團結。
外交官坦言,“放棄烏克蘭”更像是一種“施壓策略”,而非實際選擇,其存在的意義是讓成員國意識到“共同債務并非最糟選項”,從而推動對前一方案的支持。
歐盟制定“B計劃”的過程還面臨時間與內部共識的雙重壓力。
根據計劃,歐盟需在12月18日的下一次領導人峰會前敲定新方案,以確保對烏援助的“無縫銜接”,當前烏克蘭的財政儲備僅能支撐至2026年第一季度,若歐盟援助中斷,基輔將面臨公務員欠薪、軍事裝備采購停滯等嚴峻問題。
但內部阻力仍不容忽視。一方面,除了財政保守派的反對,部分成員國還要求烏克蘭承諾“改革反腐敗機制”“優化財政支出”作為獲得援助的條件,而烏克蘭政府能否滿足這些要求尚不確定。
![]()
另一方面,“共同債務”的具體規模、償還期限、分攤比例等細節仍未明確,這些問題都需要在短短一個多月內達成共識,談判難度極大。
更值得關注的是,“B計劃”的爭議本質上反映了歐盟對烏政策的“不可持續性”。
自俄烏沖突爆發以來,歐盟已向烏克蘭提供超800億歐元援助,其中約40%為軍事援助,長期的資金投入已讓部分成員國感到“疲憊”。
《政客》雜志指出,若新方案無法順利通過,歐盟對烏援助可能陷入“碎片化”狀態,成員國各自為政提供小額援助,難以形成合力,這將進一步削弱烏克蘭的抵抗能力,也讓歐盟的“戰略自主”目標面臨考驗。
目前,歐盟委員會已成立專項工作組,負責細化“共同債務”方案的技術細節,并計劃在11月中旬提交成員國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