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貴州省龍里中學的校園里滿是暖意——貴州省浙江大學校友會帶著“西遷情·求是心”公益助學項目,聯(lián)合浙陌義工社為百余名困難學生發(fā)放10余萬元助學金,用行動為鄉(xiāng)村教育添力。
![]()
圖:助學活動現(xiàn)場
![]()
圖:貴州省浙江大學校友會會長黃德本
據(jù)貴州省浙江大學校友會會長黃德本介紹,“西遷情·求是心”公益助學項目已在貴州堅持12年。這份堅持,藏著一段特殊的歷史。1937年抗戰(zhàn)時,浙大師生在竺可楨校長帶領(lǐng)下西遷,1940年起在貴州貴陽青巖、遵義、湄潭辦學7年,留下“教育救國”的“文軍長征”佳話。如今的“西遷情”,是浙大對貴州人民當年厚誼的回饋;而“求是心”,則是浙大“求是創(chuàng)新”校訓的延伸,早在2011年,校友會就和浙大學生支教團一起發(fā)起了助學基金。
![]()
圖:貴州省龍里中學副校長羅松
貴州省龍里中學副校長羅松鼓勵學子:“把愛心變成動力,將來報效祖國。”浙陌義工社負責人王積榮表示:“此次活動是社會力量參與教育扶貧的生動實踐,希望受助學生常懷感恩之心,以學業(yè)回報社會。”現(xiàn)場,接過助學金的山區(qū)學子眼里,滿是對知識的渴望和被溫暖點亮的光。
![]()
圖:貴州省浙江大學校友會代表李勁松
![]()
圖:學生接過助學金
據(jù)了解,早在2013年,該助學項目就落地貴州龍里,如今已走過12個年頭。12年間,它從聚焦高中防輟學,慢慢延伸到龍里、修文等地十幾所中小學,幫了貧困生、留守兒童超千人,累計投入超277萬元。所有資金都來自浙大校友和愛心人士的結(jié)對認捐,受助學生還能得到長期跟蹤幫扶。
未來,貴州省浙江大學校友會和浙陌義工社還會深化合作、擴大助學范圍。這場跨越12年的愛心接力,不只是物質(zhì)幫助,更用“西遷精神”搭起精神橋梁,讓求是初心在鄉(xiāng)村教育的路上,繼續(xù)溫暖前行。(楊志軍)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