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鳳凰網財經《公司研究院》
#“雙十一黑板報”系列#
很多人對小熊電器的最初印象,始于一款爆火的“酸奶機”。那正是它第一次走進大眾視野,成功出圈的起點。
彼時,獨居青年群體逐漸壯大,他們對“精致生活”的追求悄然覺醒,那些專注單一細分功能的小家電,也因此迎來了發展的契機。
小熊電器敏銳地捕捉到了這一消費趨勢,它帶著辨識度極強的“萌系”設計,精準地瞄準了年輕消費市場。憑借著“物美價廉”的定位,專攻那些被忽略的小眾細分需求,一步步在市場中站穩了腳跟。
只是,隨著品牌的快速發展,關于產品質量的聲音也漸漸多了起來,不少消費者的使用體驗,遠不如品牌形象那般“可愛”。
曾經炙手可熱的“小家電第一股”,也逐漸被市場冷落。
質量爭議不斷,產品甚至“爆炸”
在社交平臺上,不乏小熊電器的好評聲。
有用戶稱贊其豆漿機 “顏值可愛,實用性拉滿”。
![]()
也有人分享小熊電蒸鍋的便捷,稱“熱玉米、蒸包子幾分鐘就能搞定,用著安心,清洗也省事”。
![]()
然而,與正面聲音并存的,是大量覆蓋主流產品線的負面反饋。
從基礎功能失效到危及安全的事故,消費者的投訴與吐槽層出不窮。
有人吐槽自家的小熊破壁機,打出來的豆漿里還殘留著未打碎的豆子,這樣的成品,根本不敢喝。
![]()
也有人分享了購買茶吧機的糟心事。
第一次收貨,就發現放桶裝水的部位是破損的,只能無奈退貨重拍。可第二次送來的機子,接水時又出現了漏水問題。聯系客服后,對方表示要補發一個面板試試,結果新面板還沒寄到,原有的面板顯示屏先失靈了,再也亮不起來。
![]()
電飯煲的問題同樣不少。
有用戶買了兩個小熊電飯煲,一個用了一年多,蓋子的彈簧就壞了,打開和合上蓋子都格外費勁;另一個用了兩年多,某天一插上電,就突然冒出濃煙。
![]()
燒水壺也難逃爭議,有消費者只是用它燒了一壺開水,壺身竟莫名裂開。
![]()
比這些更讓人揪心的,是潛藏的安全隱患。
從社交平臺和投訴渠道不難發現,不止一位用戶遭遇過小熊電器爆炸的情況。
有人剛買的小熊養生壺,使用不到一個月,燒水時就突然爆炸,嚇得家里的老人小孩驚魂未定。
![]()
還有人家里的電飯煲發生爆炸,導致妻子手部二級燒傷。
![]()
最讓人痛心的,是 9 月下旬山東濟南一位網友的遭遇。家里的小熊玻璃養生壺突然爆炸,在場的 1 歲孩子不幸被波及,全身 40% 的面積被燙傷。
針對上述事故,小熊電器方面曾回應稱,因無法接觸到涉事產品,暫無法判斷事故原因,后續調查結果將第一時間通報媒體與用戶。但截至目前,事件曝光已近一個月,仍未公布任何進展。
更讓人唏噓的是,出問題的這款 YSH-D15Y3 型號養生壺,在某電商平臺上標價68 元,賣出了30余萬件,曾穩穩占據店鋪煎藥壺年度暢銷榜的首位。而且在其產品詳情頁上,還清晰標注著“耐高溫冷熱交替不易裂”的宣傳字樣。
![]()
這些發生在日常里的意外與失望,正一點點消磨著消費者對品牌的信任。
而消費者信任的裂痕,也逐漸在企業的業績和資本市場表現上顯現。
股價較巔峰回撤約70%
回顧小熊電器的財務表現,2022年無疑是其高光時刻。
財報顯示,公司全年營業總收入約41.18億元,同比增長14.18%;凈利潤約3.86億元,同比大幅增長36.31%。
這一增長主要得益于鍋煲類、壺類及西式電器等廚房小家電的強勁銷售,三類產品分別實現30.91%、19.87%和12.03%的增長。
然而,增長態勢在2023年已顯疲軟。盡管營業收入仍同比增長14.43%,達到47.12億元,歸母凈利潤增速卻明顯放緩至15.24%。
2024年財報顯示,小熊電器營業收入僅微增0.98%至47.58億元,增速較前兩年明顯放緩,而歸母凈利潤則同比大跌35.37%至2.88億元,創上市以來最大跌幅。
值得注意的是,小熊電器在2024年7月收購羅曼智能61.78%股權并將其納入合并報表,后者貢獻了6883萬元凈利潤。
若剔除該并表收益,小熊電器主業的實際盈利水平更為低迷,自主盈利能力已現下滑。
進入2025年上半年,小熊電器業績表面上有所回暖。
營業收入25.35億元,同比增長18.94%;歸母凈利潤2.05億元,增長27.32%;扣非凈利潤1.87億元,增幅達52.45%。
但若深入分析,增長質量并不樂觀,核心問題仍未解決。
作為營收支柱的廚房小家電業務,2025年上半年收入僅增長5.02%至16.73億元,占總營收比重降至66.02%,不僅低于公司整體增速,也跑輸了國內廚房小家電整體零售額9.3%的行業漲幅,顯示其市場競爭力持續弱化。
母嬰小家電雖增長40.54%,但收入占比僅5.73%,對整體拉動有限。
此外,羅曼智能的并表收益仍是利潤增長的重要來源,剔除后公司內生增長動力依舊不足。
費用結構方面,2025年上半年期間費用率雖從28.18%降至25.32%,但費用總額仍同比增長至6.42億元。
其中銷售費用增長8.19%,持續處于高位;研發費用雖增長14.40%,但基數偏低。
2024年銷售費用是研發費用的4倍以上,2025年這一“重營銷、輕研發”的格局未變,導致公司在產品同質化競爭中缺乏核心優勢,高營銷投入未能有效轉化為業務增長,反而持續侵蝕利潤。
此外,小熊電器的股價也持續承壓,自2020年觸及165元/股的高點后,便步入長達五年的下行通道。
2024年9月更創下35元/股的歷史新低,較高點跌超79%。
2025年上半年,盡管半年報業績“雙增”,市場卻反應冷淡,財報發布當日股價一度跌超7%。截至10月22日,股價報收48.30元/股,較高點仍跌約70%。
![]()
與此同時,高管減持行為也加劇了市場擔憂。
2023年以來公司多次發布減持計劃,2025年6月股東劉奎、黎志斌擬減持不超過13.03萬股。
其中,副總經理劉奎在8月11日至9月8日期間減持7.96萬股,套現約426萬元,時間點恰在半年報發布前后,引發市場對其“精準套現”的質疑。
內部人士的減持行為,進一步削弱了投資者信心。
再加上質量爭議纏身,若不能從根本上調整戰略、加大研發、聚焦核心主業并提升運營效率,小熊電器當前的表面增長將難以持續,未來或面臨更深層的經營挑戰。
護航品質消費,共迎安心 “雙十一”。“雙十一”不僅是優惠比拼,更應是質量與信譽的試煉場。鳳凰網財經《公司研究院》推出“雙十一黑板報”系列,聚焦購物狂歡中最應被堅守的底線——商業誠信。若您有相關線索,歡迎隨時提供,共同守護消費權益。爆料郵箱:all_cj@ifeng.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