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敗退臺灣后曾感慨地說過一句:天下何人不通共。此語在解放戰爭中曾印證過多次,大量國民黨高級將領在重要抉擇時都率部起義,加速了國民黨在大陸的敗亡。
其中出自安徽鳳臺的廖氏家族非常傳奇,出了四名黃埔系高級將領、都統帥過國民黨部隊,不過在最后關頭,他們選擇的是投向人民,為解放大業做出不小的貢獻。
![]()
一、黃埔五期廖運周
在廖家的這四人中,有三位是同輩兄弟,一位是族叔,就先從最出名的廖運周介紹起。
廖運周1903年出生于安徽鳳臺,1926年考進黃埔五期,次年秘密入黨。而就是他入黨的這一年,多地反動派接連發動反革命政變,讓革命形勢一時間陷入低潮。
考慮到廖運周的身份沒有暴露,組織讓他先潛伏在國軍之中,為了他的安全,只讓他與中共北方局軍事部書記朱瑞單線聯系。
最開始廖運周級別不高,接觸不到什么核心消息,就只能傳遞自身部隊的動向。不過抗戰爆發后,他憑借著臺兒莊戰役、武漢會戰等戰事中立下的軍功,逐步升至110師師長。
這就大有可為了,廖運周在抗戰剛結束、國民黨要發動內戰前就想過在豫北起義,沒想到蔣介石突然就把110師調到山東戰場,起義就暫且擱置。
![]()
抵達山東后,廖運周利用職務之便為我黨做了不少事,像有一次國軍準備進攻宋時輪部,廖運周獲得消息后連夜把情報送出,宋部及時轉移,避免了一次大難。
山東軍區司令員陳毅非常高興,特別接見前來傳遞情報之人,夸贊廖運周做得好。
1947年秋,廖運周又一次想起義,中原局書記鄧小平從全局著眼,給他回復:在最有利的時機,發揮出最大的作用。廖運周只好再等,這一等就等到了雙堆集。
1948年11月,110師隨黃維12兵團在雙堆集被中原野戰軍包圍,12兵團是國民黨中央軍嫡系,擁有大量美械裝備。
而中野轉出大別山后實力大損,嚴重缺乏重武器,對黃維兵團只是圍得住、啃不下,如果其集中突圍,恐怕也很難攔得住。
![]()
黃維的確也想過要沖出去,他決定在麾下的四個軍各抽一個主力師,組成開路先鋒,為大軍打出逃生通道。110師戰斗力強,也被選中了。
廖運周一看感覺不妙,按照這樣打,黃維兵團憑借著裝甲部隊打頭陣,說不定真能沖出去。眼下將情況匯報給解放軍也來不及了,只好自己臨時發揮。
他思考過后,主動剛找到黃維獻計,說四個師共同前行,在狹窄地帶會施展不開,影響戰斗力。不如以一個師沖在最前頭,另三個師接替前行。先鋒進展得手,后續立即跟上,以此擴大戰果。
頓了頓他又主動請纓,表示麾下的110師愿來做這個開路先鋒。
本來12兵團被圍后士氣低落,沒想到還有人敢接下最艱巨的任務。黃維非常欣慰,立即表示就按廖運周說的辦,并且整個兵團的武器裝備隨110師挑。
![]()
廖運周松一口氣,總算把黃維兵團拖住了。隨后他與解放軍聯系,率部抵達6縱陣地后立馬起義,堵上這個口子。如此一來黃維的部署被全盤打亂,再也找不到這么好的突圍機會。
黃維兵團被殲滅后,毛主席、朱總司令專門發來電報,祝賀廖運周“回到了革命大家庭,領導一一〇師官兵走上了光明大道。”
新中國成立后,廖運周擔任過沈陽炮兵學校校長、吉林省體委主任、民革中央常委兼秘書長等職,1955年還獲得新中國少將軍銜。
1996年,廖運周在北京病逝,享年93歲。
![]()
二、黃埔一期廖運澤
廖運澤1903年出生于安徽鳳臺,他早在辛亥革命時就已從軍,擔任過淮上軍麾下的副團長。
不過部隊被打散后,他又讀了一段時間書,在安慶省立職業學校就讀期間,他開始接觸進步思想。
1924年在袁家聲、廖梓英的推薦下加入國民黨并進入黃埔軍校,成第一期第三隊的學員。1926年,廖運澤加入中國共產黨,在隨后的北伐中擔任了葉挺麾下的副團長,還參加了著名的南昌起義。
在部隊南下的過程中,廖運澤與大部隊失散,轉到上海后接受新任務——與許光達等人進入33軍學兵團做兵運工作。
奈何當時白色恐怖嚴重,他們的身份暴露后紛紛離開駐地壽州。
![]()
沒想到的是,廖運澤因表現出眾,獲得33軍軍長賞識,對方派人跟他聯絡,表示只要他與中共脫離關系,就繼續重用。
當時廖運澤苦尋組織無果,對前途也感覺無望,便折返回去擔任33軍學兵團教育長,實質上跟中共脫離組織關系。
此后他擔任過42軍高參、92軍21師師長、騎兵第二軍軍長、96軍代軍長等職,在國民黨中也算得上高官了。
只是,蔣介石對曾經做過共產黨的部下并不信任,所以解放戰爭就將廖運澤閑置。直到1948年戰局發生變化后,國軍中實在難有人可用,廖運澤才被抬了出來。
出任第八綏靖區副司令兼潁上指揮所主任及暫編第一縱隊司令,這時他的另一位族兄廖運升是暫一縱隊副司令。
![]()
兩兄弟一上任就開始跟解放軍接觸,結果被人懷疑,國民政府就讓廖運澤去衢州擔任編練處擔任副司令,廖運升繼續統領暫一縱隊。
廖運澤知道這是要將自己當成人質,因此沒去赴任,反而輾轉到了廣州。1949年5月,廖運升率部起義,廖運澤遭到通緝,他馬上飛往香港,開始策動一些舊部起義。
他跟黃埔一期同學侯鏡如一起,在香港遙控國軍318師起義,讓福建少受戰火。
1952年夏,廖運澤在周總理的電召下,回到大陸工作,歷任民革江蘇省委員會副秘書長、中央委員、江蘇省政協常委等職。
1987年,廖運澤在南京病逝,終年84歲。
![]()
三、黃埔四期廖運升
廖運升1901年出生于安徽鳳臺,父親是同盟會成員,他很早就隨父參加革命活動。幼年一直在上海,直到1920年才返回原籍讀書。
“五四”運動爆發后,正在學堂中的廖運升受到觸動,開始從自身的角度來理解革命。1925年,在族弟廖運澤的影響下,他也報名黃埔軍校。因其父的同盟會身份,他順利成為第四期學生并加入國民黨。
他最尊敬的人是孫中山先生,參加國民黨也是為了在三民主義下作戰,因此在老蔣違背“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后,他憤而進入反蔣武裝中,先后在第六路軍、41軍中任職,部隊被打散后失落回家。
全面抗戰爆發后,廖運升經人推薦,進入安徽獨立40旅擔任參謀,此后一直在安徽境內抗日。
1941年,國民黨發動“皖南事變”,外敵未除內亂又死,廖運升不愿與這樣的政黨為伍,就辭職居家賦閑。
![]()
到1948年,國民黨缺乏能領軍的將領,就又讓廖運升出來任職。廖運升雖然接受任命,但內心想的是如何帶著這支部隊起義。
暫一縱隊最初的駐地在皖北正陽關,廖運升一上任就跟中原野戰軍有關部門接觸,只是還沒等他有所動作,族弟廖運周就在淮海戰場起義了。
國民黨防備心頓時大起,連忙調暫一縱隊南下。由于還沒準備好,廖運升只得率部渡江,到達蕪湖時他跟中共地下黨組織石原皋、方向明等人聯系,此后的途中就沒有與我黨武裝發生沖突,廖運升還留了一部電臺給解放軍皖南游擊隊。
暫一縱隊撤到浙江蕭山時,被改編為110師。1949年5月4日,廖運升率領全師萬余人在浙江義烏起義。也就是說,110師這個番號在廖家兩兄弟的帶領下,一年之內起義了兩次,相當有意思。
新中國成立后,廖運升擔任過南京市城建局秘書長、房地產管理局局長、省民革副主委等職。1981年,廖運升在南京病逝,享年80歲。
![]()
四、黃埔六期廖傳樞
廖傳樞1910年出生于安徽鳳臺,雖然他年紀和黃埔期數最小,但輩分最大,是上面三人的族叔。
他的經歷相對來說也單調點,一直都在國軍之中任職。從黃埔畢業后,他在炮兵、步兵中都任過職,1948年10月還短暫兼任過國民政府遼寧省營口市市長。
后來他跟著國民黨部隊一路潰逃,在1949年4月擔任國軍15軍參謀長。不過在大西南,他發現跑不動了,幾位族侄又接連去信,最終他改變想法,于1949年12月率領15軍起義。
建國后,廖傳樞長期在武漢工作,歷任市人委參事室參事、市政協常委等職。1987年,廖傳樞在武漢病逝,終年77歲。
![]()
一門四位高級將領,這本來就已極其罕見了,更難得的是,他們四人在兩黨中都能吃得開。最終也是安享晚年,堪稱完美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