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活動現場。
金秋十月,龍眠山層林鎏金,雙溪河水清漾秋光。10月26日,在這滿載豐收喜悅的時節,龍眠街道首屆“秋染雙溪藝動龍眠”群眾文化節正式拉開帷幕。百姓才藝表演區、茶藝展示區、趣味套圈區、相國橋打卡區、畫家寫生區五大區域同步開放,熱鬧非凡,數百名村民、游客齊聚一堂,在黃梅戲的婉轉唱腔里、鄉土才藝的鮮活演繹中,共赴一場“接地氣、有溫度、賦動能”的文化盛會。
百姓才藝表演區里,黃梅戲的韻律最先響起。《樹上的鳥兒成雙對》,婉轉的唱腔與優美的身段,瞬間把觀眾帶回到傳統戲曲的韻味中;隨后,居民們用質樸的嗓音唱響《六尺巷》,歌聲里滿是鄰里和睦、鄉風文明的美好寓意;《黃梅悠悠》《朋友的酒》《黃梅歌聲天下揚》等節目輪番登場,舞姿輕盈、服飾鮮艷,讓觀眾沉醉在“戲里有景、景中有情”的秋日畫卷里。
“文化不是‘擺樣子’,是要讓村民樂在其中,更能為村里發展文旅添把勁。”龍眠街道文旅體部門負責人介紹,此次文化節緊扣“文化助力鄉村振興”,把活動辦得“接地氣、有干貨、能長效”。趣味互動區的小獎品,全是村民自家種的南瓜、紅薯等作物和日用品,既讓村民的秋收成果“亮了相”,又讓老少群體都能參與;“秋染雙溪·藝聚相橋”攝影打卡活動,引導游客用鏡頭記錄相國橋古意、茶田秋景、村民笑臉,為雙溪村“人文勝境·茶韻雙溪”的品牌攢人氣;活動尾聲的集體合影,演職人員與村民、游客并肩而立,喊出“龍眠文化節,明年再相見”的約定,更定下了“文化活動常態化、鄉村特色品牌化”的目標。
![]()
圖為活動現場。
“以前秋收忙完,村里靜得能聽見溪水聲;現在有了文化節,鄰里湊著排戲、搭臺,年輕人回村也愿湊熱鬧,連外地茶商都說‘雙溪不光茶好,日子更有滋味’。”雙溪村黨支部書記光華指著溪邊茶攤說,活動當天就有多名游客向村民預訂了“明前茶”,還有攝影愛好者提出想再來拍“茶田戲韻”。
據了解,龍眠街道后續將以此次文化節為起點,在雙溪村打造“秋染茶田”非遺戲臺、“相國橋茶語”文旅打卡點,把黃梅戲教學、古法炒茶體驗納入鄉村文旅項目,讓文化不僅是“一場活動的熱鬧”,更成為帶動村民增收、激活鄉村發展活力的“強引擎”。 (葉海霞)
▌來源:桐城新聞
▌責編:木子 小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