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松鼠魚展現了江蘇菜刀工的宏大的的一面,那么文思豆腐則將其推向了微觀的極致。這道源自揚州寺院的素菜,早已超越了食物本身的范疇,成為了一種文化的象征,它集中體現了江南文化中的精致、細膩與清雅韻味。
![]()
文思豆腐的食材極其簡單:一塊柔嫩易碎的內酯豆腐,幾片香菇,一小撮青菜,以及一份上好的清雞湯。然而,其制作過程卻堪稱驚心動魄。廚師需手持一塊軟嫩的豆腐,在置于水中的情況下,運用一把極快的刀,將其橫豎各切上百刀。要求刀刀均勻,深淺一致,不能斷,也不能粘。切好的豆腐絲放入清水中,會瞬間散開,如一團潔白的云霧,絲絲分明,細可穿針。香菇、青菜等輔料也同樣被切成極細的絲。
將這“云霧”與配料一同滑入調好味的清雞湯中,輕輕推散,便成羹。成品看上去,豆腐絲輕柔地懸浮在清澈見底的湯中,與各色配料絲交織,色彩素雅,形態飄逸,宛如一幅寫意的中國畫。
![]()
舀一勺送入口中,幾乎感覺不到豆腐絲的存在,它們瞬間便在舌尖融化,只留下一股豆制品的清香與雞湯的極致鮮美。這道菜,吃的是一種意境。它用最極致的功夫,處理最平凡的食材,最終呈現出的,卻是至清至淡的韻味。這正是江南文化所推崇的——于細微處見精神,于平淡中顯真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