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啊,存儲芯片市場又熱鬧了起來,價格一路飆升,多家存儲巨頭紛紛發布漲價通知,超高的市場熱度讓機構直喊,屬于存儲的“超級周期”要來了!這背后到底發生了什么?別急,小夏這就給大家好好說道說道。
先給大家講講最近的情況。三星電子、SK海力士這些大名鼎鼎的內存供應商,最近又上調了四季度的客戶報價。例如,三星的存儲產品價格直接上調了30%左右。美光也不甘示弱,在9月一度暫停部分存儲芯片報價,等恢復報價的時候,新價格普遍上漲20%。隨后,閃迪也宣布漲價10%。這漲價的勢頭,可真是讓人大吃一驚。(財聯社20251023)
說到這兒,可能有些朋友對儲存芯片還不太了解,那小夏就先給大家科普一下。咱們這里說的存儲芯片,也叫半導體存儲器,它可是電子設備里負責存數據、讀數據的關鍵零件。
要是按照“斷電后數據能不能留在器件里”來分,存儲芯片能分成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兩種。易失性存儲芯片就好比電腦的內存,像SRAM、DRAM這類,要是沒有保存數據就斷電關機,那數據可就全沒了。
相反的,非易失性的存儲器,比如PROM、FLASH存儲器等,它們就更像U盤、硬盤,哪怕斷電、數據也能好好存著。現在市場上主流的就是Flash和DRAM這兩種存儲器,它們倆加起來能占差不多99%的市場份額。
縱觀近10年存儲芯片的發展,不難發現,該行業周期波動性堪比“過山車”,賺的時候盆滿缽滿,調整的時候也是來的十分迅猛。數據顯示,2024年全球存儲芯片市場規模暴增至1655億美元,同比暴漲79%,而僅僅一年前的2023年,這個數字還在923億美元的低位徘徊,同比下滑29%。(每日經濟新聞20250318)
為什么會存儲芯片周期性這么強呢?小夏研究了一下,發現這跟產品、市場和產業鏈有密切關系。
首先就是產品太“標準”了。存儲芯片的技術標準都是由固態技術協會統一制定的,這也就導致各家廠商同代產品性能差距很小,變得有點像“工業大宗商品”,價格也就容易跟著供需大幅波動。
其次就是市場過于集中。目前,全球存儲芯片市場基本被少數大廠壟斷,就拿DRAM產品領域來說,三星、海力士、美光三家企業市場份額就超過90%。要是這幾家大廠集體擴產或減產的話,整個行業的供需都會出現大洗牌。
最后,下游供應過于依賴消費電子。要知道,存儲芯片的主要需求來自于手機、PC這些消費電子產品,而消費電子本身就有明顯的周期性。例如,2020年疫情期間,遠程辦公帶動了筆記本出貨量增長27%,存儲需求也跟著水漲船高;可到了2022-2023年,消費電子銷量出現下滑,存儲行業也跟著降溫了。
話又說回來,這輪存儲市場的“超級周期”,會和之前差不多嗎?小夏要告訴你,這次可不一樣!這輪上行不再是庫存周期的反彈式上漲,而是AI引發的需求質變,讓這個“標準化大宗商品”升級成為算力戰略資源,形成了罕見的全產業鏈缺貨的格局。
摩根士丹利研報指出,AI驅動下存儲行業供需失衡的情況越來越嚴重了,而且,這可不是短期現象,預計會開啟一個持續數年的“超級周期”。要是按照這個趨勢發展下去,到2027年,全球存儲市場規模有望向3000億元邁進,存儲芯片行業或正迎來新一輪產業周期的起點。(半導體產業觀察20251012)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存儲市場長期被巨頭壟斷,但小夏認為,這次“超級周期”能為國產廠商創造“差異化突圍”的機遇。你看,不少國際巨頭相繼退出的DDR4領域,其利基市場仍然還有3 - 5年的需求空缺。國產廠商要是抓住機會,通過錯位競爭,就能在多個領域快速填空。而且,國產廠商還可以在HBM測試設備、內存接口芯片等細分領域突破技術壟斷,未來國產替代的深化有望重塑全球競爭格局。
![]()
溫馨提示:本文所述不作為個股推薦。本資料不作為任何法律文件,資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達意見不構成投資、法律、會計或稅務的最終操作建議,我公司不就資料中的內容對最終操作建議做出任何擔保。在任何情況下,本公司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資料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我國基金運作時間較短,不能反映股市發展的所有階段。市場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