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四川省的文物大市,瀘州擁有豐富的文化遺產。全市擁有不可移動文物5226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2處(143個點位)、歷史建筑124處,可移動文物26490件(套),其中珍貴文物3168件(套),擁有古籍文獻8萬余冊。全市備案博物館21家,覆蓋三區四縣,建立起較為完善規范的博物館展示體系。
![]()
四川瀘縣宋代石刻博物館
成功創建省級文物大縣3個(瀘縣、合江縣、敘永縣),省級歷史文化名城1個(敘永縣)、省級歷史文化街區5個(龍馬潭寶蓮街、江陽宜民古街,敘永下橋街、敘永東外街、敘永草街);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4個(堯壩、福寶、太平、二郎)、省級歷史文化名鎮1個(瀘縣立石鎮);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2個(納溪天仙鎮觀音村、瀘縣兆雅新溪村),省級歷史文化名村1個(瀘縣方洞鎮石牌坊村);中國傳統村落32個、省級傳統村落75個(包含國家級32個在內);國家級工業遺產4個(老窖釀酒作坊、郎酒釀酒作坊、洞窩水電站、先市醬油釀造作坊)……這些文化遺產共同訴說著這座城市的歷史底蘊。
![]()
老窖明代窖池(瀘州老窖博物館供圖)
黨的十八大以來,瀘州市委、市政府以高度的文化自覺,系統構建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新格局。通過健全工作機制、推動立法保護與政策創新,在保護與利用的雙輪驅動下,各項工作結出豐碩成果。
政策引領,筑牢保護根基。瀘州以立法先行,率先出臺《瀘州市白酒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和發展條例》與《瀘州市歷史風貌建筑保護條例》,為獨特文化遺產撐起“保護傘”。《“兩創”工作行動方案》《關于文化傳承賦能新型工業化的九條措施》等一系列政策的落地,則讓文化遺產保護利用之路走得更加堅實深遠。
重點突破,保護成果豐碩。憑借扎實的工作,瀘州成功躋身首批“四川省文物大市”,合江縣更成為全國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的示范樣板。標志性的四川中國白酒博物館落戶瀘州,瀘州市博物館晉升國家一級博物館,古藺紅軍四渡赤水太平渡陳列館入選國家級項目,均是瀘州文博事業跨越發展的有力見證。近五年,超過50個文物保護項目在國省資金支持下得以實施,涉及文物保護修繕、預防性保護、數字化保護等多類型,讓眾多珍貴遺產得到科學守護。
![]()
瀘州市博物館
深耕研究,挖掘時代價值。瀘州致力于讓沉默的遺產“活起來”。“溯源蜀道·發現瀘州”重大專項研究和龍橋文化、石窟寺專項、白酒文化專項調查等持續開展,《瀘州地名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及多部學術專著相繼面世。從舉辦長江文化帶發展論壇,到牽頭成立全國首個省級長征文物保護聯盟,再到組建多個文化研究基地,瀘州正不斷深化對自身文化血脈的解讀與闡釋。
![]()
龍腦橋(瀘縣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供圖)
創新利用,賦能城市發展。文化遺產不再是塵封的記憶,而是激活城市發展的“流量密碼”。四川中國白酒博物館高質量推進,“老瀘州·大河街”特色街區、學士山片區更新等項目煥發老城新活力;合江縣的傳統村落正連片綻放獨特魅力。更引人矚目的是,川劇元宇宙、太平紅色小鎮、郎酒莊園等創新項目,正借助科技力量,打造出數字演藝、沉浸式體驗等文旅新場景,讓古老文化在新時代迸發出璀璨光彩。
(圖文來源于“中國文物報”,侵刪)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文物平安立場
文物平安投稿:wenwupingan@126.com
![]()
文物安全,社會參與,人人盡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