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起,歷經20年建設、全球最大的單一文明博物館——大埃及博物館全面開放。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們穿過博物館門口的寬闊廣場,從寫滿象形文字的大門下進入館內,來到拉美西斯二世高達11米的巨大石像下,感受古埃及文明的輝煌與奇跡。
這一埃及最大的文化工程,在2002年選址,2005年開 工建設,數度推遲開館時間,為自己贏得了“地上鴿王”的稱號——與它遙相呼應的“天上鴿王”是人類歷史上造價最昂貴的韋伯太空望遠鏡,原計劃2014年發射,之后也是延期再延期,直到2021年底才終于升空。
![]()
大埃及博物館的盛大開幕儀式 圖據視覺中國
如今,升空之后的韋伯望遠鏡以其卓越的紅外探測能力“穿透”遙遠深空,從大爆炸后的首批星系到系外行星的奇異大氣,它源源傳回的圖像不斷刷新著人類對宇宙的認知。
而大埃及博物館也將開始締造屬于自己的傳奇。
橢圓王名圈里 歷代法老的名字
大埃及博物館的修建,最主要目的就是用來取代始建于1902年、早已擁擠不堪的埃及開羅博物館。老館因面積有限,數量龐大的珍貴文物只能長期存放在庫房中,得不到很好的保護,更難有對外展示的機會。
隨著更多文物的不斷發掘出土,以及現存文物需要修復保護的需求增多,老館早已超負荷運轉多年,因此埃及政府在2002年也就是開羅博物館建成一百周年之際,決定新建這座史無前例的超大博物館。
![]()
埃及開羅博物館舊館 攝影 喬雪陽
正式開館前,大埃及博物館已進入試運行階段,開放了部分展廳。紅星新聞記者曾有幸提前探訪該館。
從踏上博物館所在的廣場開始,令人屏息的古老與神圣之感就開始彌漫,廣場地面上有一道道淺淺的人造水渠,烈日下流水潺潺,仿佛時間在陽光下流逝。
館廳兩側的棕櫚在北非的熱風中搖曳,足夠開闊的場地和出色的設計,讓游客們帶來的嘈雜音浪原地化為輕聲細語。博物館的幾何形尖頂從沙漠地平線拔地而起,在藍天背景下格外醒目。
![]()
大埃及博物館入口 攝影 喬雪陽
埃及導游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博物館入口處布滿象形文字的墻面上,大多是古埃及歷任法老的名字。這些符號被特有的橢圓形“王名圈”所包圍。王名圈不僅彰顯法老的神圣與獨特,也象征著保護——古埃及人相信它能保護法老不受邪惡力量侵犯,同時也代表著太陽環繞世界。
“比如這組——太陽、鳥、蛇、鳥,這四個符號的組合,就是胡夫法老的名字。”她指著離我們最近的幾個符號舉例說,“旁邊這個,是他兒子哈夫拉法老的名字。”
![]()
象形文的胡夫法老王名攝影 喬雪陽
在埃及人眼中,這座正對著著名大金字塔群的博物館,就是現代埃及的金字塔。若從空中俯瞰,便會清楚看到其平面形狀正是一個三角形,正對著大金字塔群。三條軸線呈放射狀分別延伸至胡夫祖孫三代的大金字塔腳下,寓意著扮演一個古代與現代之間轉折點的角色。
![]()
胡夫金字塔(左下)和大埃及博物館(左上) 圖據視覺中國
在此前的開館儀式上,埃及總統塞西在致辭時表示:這座宏偉的建筑不僅是保存珍貴文物的場所,更是埃及人民智慧的鮮活見證,正是這種智慧,讓埃及人民建造了金字塔,在神廟墻壁上鐫刻了不朽傳奇。
拉美西斯與圖坦卡蒙
新館落成后,大埃及博物館的館藏文物超過10萬件。其中,拉美西斯二世的巨像無疑是大埃及博物館主展廳內最恢弘的文物,也已成為該館的標志性視覺元素——只要你看到這尊巨像和他身處的大廳,就會知道這是大埃及博物館。
拉美西斯二世本人也是古埃及存在感最強的一位法老,史稱“拉美西斯大帝”,被埃及人視為偉大的祖先。拉美西斯二世統治埃及67年,是在位最久的埃及法老。他與當時的敵國赫悌在卡迭石大戰后簽訂的和平條約,是世界上第一份國際和平條約(簽訂于公元前13世紀末期)。
![]()
主展廳內的拉美西斯二世巨像 攝影 喬雪陽
除了執政時間久之外,熱愛大興土木的拉美西斯二世也給埃及留下了許多宏偉古跡,比如舉世聞名的阿布辛貝神廟。3000多年前的阿布辛貝神廟,在每年2月21日和10月21日,也就是拉美西斯二世生日與加冕日這兩天,當日清晨的第一縷陽光都會穿過60米深的廟廊,照在拉美西斯二世雕像的臉上。因此,人們稱拉美西斯二世為“太陽的寵兒”。
19世紀初,拉美西斯二世這尊巨大雕像在孟菲斯被發現后,原地“滯留”了一個多世紀之后,才于上世紀50年代運抵開羅。如今,站在大埃及博物館最顯眼的位置上,應該是這座雕像最好的歸宿。博物館還在墻面上開鑿出一個經過精心測算的窗口,為法老再度保留了那縷跨越時空的陽光。
據說大埃及博物館在設計之初就充分考慮到了為巨像的存在留足余地,館內的階梯成功“hold”住了巨像帶來的擴張感,在視覺上層層遞進,構成一處舞臺,引導參觀者在登梯過程中依次經過雕像、石棺和石碑,仿佛從遠古一路拾級而上。
![]()
11月4日的大埃及博物館 圖據視覺中國
階梯的盡頭是一處觀景平臺,可遠眺壯麗的金字塔群。在試運營階段,它便成為社交平臺上炙手可熱的打卡點。
透過這扇窗,遠處的金字塔群清晰可見,金色的砂石在陽光下延綿起伏。為了讓這份千年景致與現代建筑相連,博物館特地修建了一條專用道路,將金字塔與館區相通。
![]()
在大埃及博物館眺望金字塔 圖據IC
展館展廳是一組開放式空間,依照與大階梯相同的坡度布置,參觀動線也因此順勢而下,以大致的時間順序從史前時代走向希臘-羅馬時期,中間穿越中王國與新王國時代。每一個時代又劃分為三個縱向主題:“社會”“王權”與“信仰”,共組成12個展廳。
當然,最受矚目的無疑是圖坦卡蒙展廳。事實上,2025年11月4日也是圖坦卡蒙王墓被發現的第103周年,被大埃及博物館選為正式對公眾開放的日子。
終于,這座史上最著名法老墓的全部陪葬品,都在大埃及博物館與世界見面。
![]()
圖坦卡蒙的黃金面具 圖據視覺中國
圖坦卡蒙年僅9歲便登上埃及王位,19歲去世,至今死因成謎。他的墓葬是3300年來唯一一座木乃伊與寶藏均保存完好的墓葬。全面開放的博物館使得圖坦卡蒙法老的5000余件寶藏有了集中展示的地方。其中一些展品自上世紀出土后,便一直儲存在倉庫內,直到在新館才又重見天日。
圖坦卡蒙最著名的黃金面具美得令人窒息,還有那張描繪了他與王后安克森納蒙甜蜜相對的金質寶座——椅背上的浮雕畫中,圖坦卡蒙愜意地坐在椅子上,凝視著站在他面前的王后;身著華麗銀裙的王后,則伸出手臂搭在丈夫的肩膀上,動作親昵而溫情。
![]()
幾乎在每一幅這樣的圖畫里,他們都望著對方。
圖坦卡蒙即位時年僅八九歲,安克森納蒙當時也不過十二三歲。這對少年夫妻年貌相當、情竇初開、又是在風雨飄搖的政局中相依為命,是很有可能產生深厚情感的。他們在大臣們的強烈要求下,廢除了埃赫那吞的宗教改革,恢復了阿蒙神的地位,為穩定埃及政權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學術研究與文創購物的天堂
行走在大埃及博物館內,最大感慨就是:文物太豐富了!
面對琳瑯滿目的陶器、棺木、小雕像和布滿象形文字的器物,觀眾很容易感到信息過載。但得益于策展上的用心,這些藏品被編排成一組組精心構建的視覺單元,雖然在形式上略顯對稱,卻足夠吸引目光。大型透明展柜將鄰近的展品層層疊映,形成豐富的視覺關系。
展廳沒有固定的參觀路線,呈現出一種少有的非教學性體驗。展墻上的部分文字說明或許稍顯簡略,但能感覺到策展團隊在試著給予展品一種“人”的維度。
![]()
大埃及博物館展廳 圖據視覺中國
貼心的科普類細節也很多:比如展館入口附近,一個展示柜按年代列示了歷代法老的王名圈,象形文字下是英文對照,讓你將這些看起來萌萌的“簡筆畫組合”跟那些威嚴的古代君主聯系在一起。
所有頂級博物館都同時擔負著文物保護與學術研究任務。大埃及博物館也擁有世界上最大的保護、修復和研究設施之一,17個實驗室保護著埃及豐富的遺產——易碎的紙莎草紙、陶器和木乃伊。這里未來都將是埃及乃至全球古物學家和考古學家進行研究的一流場所。
![]()
大埃及博物館內這尊雕像側面的這組象形文字很經典,意為“祝你永恒” 攝影 喬雪陽
當然,對于普通游客們來說,博物館的文創商店也是必不可少的購物點。荷魯斯之眼護身符、圣甲蟲冰箱貼、貓神小雕像、狒狒帆布包、象形文字主題飾品、還有夾著風干橙子片的手工香皂和巧克力……樣樣都令人愛不釋手。
雖然價格確實比外面稍貴,但重點是這些文創上印著的“GEM”字樣——(Grand Egyptian Museum的簡寫),作為禮物可太有面兒了。
開羅也對這座拖延已久的博物館寄予厚望,它是重振對困境中的經濟至關重要的旅游業計劃的關鍵一環。導游阿斯瑪告訴我:過去的十多年里,埃及旅游業屢遭沖擊,直到疫情后才又漸漸呈現復蘇跡象。
![]()
博物館門口矗立的方尖碑 攝影 喬雪陽
據報道:2025年的前九個月約有1500萬游客赴埃及旅游,創收125億美元,同比增長21%。埃及旅游部長謝里夫·法西近期也公布了官方預期:到今年年底,埃及旅游總人數將達到1800萬。
未來,凡至開羅“必打卡”的大埃及博物館,每年也將吸引至少500萬游客。“我們非常歡迎中國游客來埃及旅游,這是兩大文明古國最好的民間交流方式之一。”阿斯瑪說。
紅星新聞記者 喬雪陽 編輯 蘇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