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蘭州11月6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豪)今天下午,在甘肅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決勝收官‘十四五’ 爭先進位話發展”甘肅省文化和旅游廳專場新聞發布會上,記者獲悉,“十四五”以來,甘肅實施文旅項目3000多個、實際完成投資近900億元;2020-2024年,累計接待游客12.5億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8705.2億元。
![]()
新聞發布會現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王豪/攝
尤為亮眼的是,甘肅省文化遺產保護事業成效顯著。“‘十四五’規劃任務達到預期,全省文化遺產保護事業發展進入歷史最好時期。”甘肅省文物局局長仇健介紹,甘肅投入24.26億元,實施長城長征黃河國家文化公園(甘肅段)、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等重要文保項目900余項。投入3.5億元推進敦煌石窟保護利用和數字化工程,建成全球首個文物保護多場耦合實驗室,研發多項國際領先文保技術,制定27項國家和行業標準。
甘肅省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新發現文物線索4659條,此外,實施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國重大項目,臨洮寺洼、禮縣四角坪遺址和天祝唐代吐谷渾墓葬群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完成千余項大型基本建設文物調查勘探,出版1300余部(篇)敦煌學、簡牘學等領域學術成果;成立5家省級革命文物協同研究中心。
甘肅新建成30家博物館。目前,甘肅有博物館262家,每9.38萬人擁有1家,居全國首位。完成館藏文物數字化保護1萬余件(套),推出數字展覽近200個,并在全國率先推行策展人制度,打造精品展覽1600余個。2.5萬余場社教活動舉辦,超1.1億人次走進博物館。63家紀念館免費開放,開展紅色教育5000余場次,接待觀眾4000余萬人次。推出彰顯甘風隴韻的文創產品4000多種,年銷售額1.1億元。
甘肅還在“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和港澳臺地區舉辦50余場文化交流活動,完成緬甸蒲甘他冰瑜寺數字化保護項目,中國—吉爾吉斯斯坦文化遺產保護“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獲科技部批復。《云賞敦煌》等短視頻、小程序訪客覆蓋120個國家(地區)8億多人次。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