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上,此起彼伏的敲擊聲中,一個農業科技企業即將完工。它帶著科技興農的理念,做大做強種子產業。
近日,位于瀘縣經開區的中農發(瀘州)種業科技有限公司建設工地上,工人們正干勁十足地搶抓工期。機械轟鳴聲中,一車車攪拌好的水泥被運上屋頂,為科技研發大樓的封頂作業做準備。
據了解,中農發(瀘州)種業科技有限公司是中央企業——中農發種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其投資的瀘縣種子加工及科研中心建設項目,總投資為1.2億元,總建筑面積1.5萬平方米。
項目主要由科技研發大樓及農民技術培訓中心、現代化種子烘干及精選加工中心、種子儲備庫、冷庫、周轉倉庫及質檢中心等功能場所構成。
項目集研發、培訓、生產、儲存、銷售等功能于一體,建成后可為瀘縣至少1萬畝的制種基地提供產前、產中、產后等服務,產品可覆蓋西南片區,預計年產優質種子60萬公斤,年產值約1億元。
目前,該項目研發樓主體已進入裝飾裝修階段,倉庫一二號樓正進行內外墻的抹灰,現代化種子烘干及精選加工中心正進行水電以及消防管道鋪設,種子加工車間正在二構施工階段。輔助用房主體已經完工,正進行二構施工。
據施工總包單位中交一公局集團有限公司現場負責人郭琪介紹,“我們是今年2月14日開工建設的,目前整體項目進度為90%以上。后續項目將進入裝飾裝修以及水電消防檢驗,以及廠區道路硬化和環境綠化。為了完成12月底項目完整交付,我們現場每天有100多人搶抓工期,保質保量完成任務。”
作為瀘縣雜交水稻制種“優勢基地+優勢企業”項目的核心子項目,該項目將促進瀘縣從國家級雜交水稻制種基地進一步發展,成為我國西南區域的種業高地。
中農發(瀘州)種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祁利奇說:“我們入駐瀘縣打造中農發集團在西南地區唯一的業務發展平臺,計劃在種子上游研發環節培育優勢新品種,利用瀘縣基地優勢生產高質量的原料種子,再回收到我們的加工中心,通過烘干、精選、包裝等精細加工流程,然后依托自有輻射西南地區的推廣、服務體系,將精品種子送到千家萬戶,為種植戶增產增收提供央企助力。”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優質種子是農業生產的第一步。在瀘縣,圍繞糧食安全、以科技賦能農業高質量發展的篇章正徐徐展開。“我們圍繞以創新驅動縣域經濟發展開展工作,以新質生產力為支點,積極打造和完善以科技創新型企業為鏈主的產業鏈。在此基礎上,我們積極打造優質種子產業集群為核心,吸引、培育初創企業和引進實力雄厚、科研技術攻關、銷售渠道完善的企業來瀘縣發展,科技賦能助力瀘縣從‘農業大縣’升級成為‘農業強縣’。”瀘縣經開區企業發展部部長鞠坤說。(郭松平、張艷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