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還沒出手,所謂的“反華聯盟”就已經自己亂成了一鍋粥!最近全球稀土市場上演的這出戲,簡直比宮斗劇還精彩。
![]()
美國財長貝森特前腳剛宣布要拉攏33個國家搞什么“稀土聯盟”,聲稱要聯手對抗中國的稀土管制。結果話音還沒落,法國總統的外事顧問博納、西班牙外交大臣阿爾巴雷斯這些“盟友”就爭先恐后地往中國跑。這臉打得,真是啪啪響。
要說清楚這事,得從今年7月說起。當時我商務部突然宣布對稀土全產業鏈實施出口管制,部分措施已經生效,剩下的將在12月1日正式實施。這一招可不簡單,直接戳到了西方國家的軟肋。
誰都清楚稀土的分量。現代工業離不開這玩意,從智能手機到新能源汽車,從戰斗機到導彈制導系統,哪一樣都缺不了稀土。而中國在這方面的地位,那是實打實的硬氣,全球38%的儲量,卻承擔了90%以上的加工供應。這可不是吹出來的。
美國那邊急得跳腳,財長貝森特上躥下跳,到處游說,非要拉上歐盟、G7再加上澳大利亞、印度等33個國家,搞個所謂的“反華聯盟”。日本財政大臣加藤勝信也跟著起哄,呼吁G7團結應對;德國財長也放話要歐盟聯合行動。
![]()
表面上看陣仗不小,但明眼人都知道,這根本就是雷聲大雨點小。為什么?因為誰都不傻。
德國汽車工業協會已經發出警告,要是稀土供應斷了,60萬人就得面臨失業風險。大眾在匈牙利的工廠就曾經因為鋱金屬庫存耗盡,直接停產了三天。這種切膚之痛,歐洲企業最清楚。
其實咱們中國的政策再明白不過。商務部早就說了,管制措施不針對任何特定國家,只要是民用的、合規的申請,都能批準。而且還要優化流程,縮短審核時間,甚至考慮通用許可、許可豁免這些便利措施。
說白了,這就是在劃道兒:誰跟中國好好做生意,誰就能繼續獲得稀土供應;誰要是跟著美國瞎折騰,那就別怪我們不客氣。這套“胡蘿卜加大棒”玩得那叫一個溜,直接擊中了美國那些盟友的軟肋。
![]()
所以你看,法國總統外事顧問博納剛跟我外長談完,西班牙外交大臣阿爾巴雷斯后腳就來了。連瑞典、加拿大這些美國傳統盟友也都坐不住,紛紛派高官往中國跑。更有意思的是,美國自己的企業高管也悄悄來華,想要緩和經貿關系。
說到底,還是實力決定一切。法國倒是想在本地建工廠,投資2.16億歐元,計劃2026年底投產,每年回收2000噸永磁體。但問題是成本太高,是中國的整整3倍。廈門大學林伯強教授說得很直白:“法國工廠投產即虧損”。這話雖然難聽,但是大實話。
美國自己的稀土產量只夠全球需求的15%,澳大利亞雖然儲量不少,但加工能力跟不上。歐洲國家更是幾乎完全依賴中國供應。國際能源署最新報告顯示,歐盟99%的稀土依賴中國進口,儲備僅夠支撐87天。
最諷刺的是,就在2582噸稀土剛剛運抵歐洲港口的時候,歐盟卻宣布制裁12家中國企。這種一邊依賴中國供應,一邊又要跟中國對著干的做法,實在讓人看不懂。
![]()
其實美國這次張羅著搞聯盟,無非是想把因為特朗普時期關稅政策而離心離德的盟友重新籠絡回來。可惜啊,時代變了。現在各國都有自己的小算盤,誰也不想為了美國的利益犧牲自己。
中方的稀土管制措施,恰恰給了這些國家一個“體面退場”的借口。現在看來,美國想靠33國聯盟來瓦解中國稀土這張王牌,根本就是癡人說夢。
中方已經把話說得很明白:我們這么做是為了維護國家安全和全球共同安全,防止稀土被用來制造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這個理由合情合理,誰都挑不出毛病。
反倒是美國,非要硬把商業問題政治化,結果只能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
這場稀土博弈給我們上了一課:在全球化時代,還想著搞零和博弈、陣營對抗,根本行不通。現在各國利益早就深度交融,只有合作共贏才是正道。美國要是還抱著霸權思維不放,只會越來越孤立。而中國,正在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向世界展示什么才是真正的大國智慧。
說到底,在國際關系這場大棋局里,光會耍嘴皮子沒用,最終還是要靠實力說話。中國手握稀土這張王牌,不出手則已,一出手就直擊要害。這場博弈,越來越有意思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