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長 3500 字,閱讀大約需要 8分鐘
![]()
帕夫雷什中學之于蘇霍姆林斯基,巴學園之于小林宗作,夏山學校之于尼爾,曉莊師范之于陶行知,清華之于梅貽琦,北大之于蔡元培。可以說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校長是一個學校的靈魂。
一個厲害的校長,他們未必有驚天動地的壯舉,卻總帶著一股讓人信服的“氣”:融在言行里的“正氣”、藏在魄力中的“匪氣”、浸在思考里的“書生氣”、裹在溫度里的“和氣”,還有刻在格局上的“大氣”。這“五股氣”,恰似五根支柱,撐著校長的脊梁,也撐著一所學校的未來。
1
正氣:校長的“定海神針”
學校的“壓艙石”
“正氣”是校長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行為準則,是學校公平秩序的核心保障。校長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時刻嚴格要求自己,身先士卒、率先垂范;要常懷律己之心,不為權勢喪志,不為金錢所誘,不為酒色所惑;要常修為政之德,做到律己服人,身正帶人。
1.“心正”。“心正”要求校長摒棄個人私利算計,杜絕暗箱操作,不得“礙于面子”、“不好意思”、不得“酒杯一端,原則放寬”,心中的“天平”不得向特權、人情傾斜,否則學校規則便會淪為虛設,師生對公平的信念也會逐漸崩塌。
2.“話正”。校長要摒棄“場面話”、“兩面詞”,別給話語“美顏”,而以真誠務實的表達建立信任,說到做到。明代呂坤說“做本色人,說根心話,干近情事”,“說根心話”就是要有正氣。心有正義感,說話有正氣,行事光明磊落,才能讓師生仰望。校長說出的正氣之言,才能聚集人氣,塑造良好風氣。
3.“事正”。要求校長不徇私情、不越規矩,不觸底線。校長作為學校制度執行的“第一責任人”,要能堅持“按規則辦事”,不被親緣攀持、不被利益裹挾,制度便會逐漸形成“剛性約束”,師生也會從“被動遵守”轉向“主動認同”。大家確信“努力就能被看見”,教學與學習的內驅力便會自然激發。
2
匪氣:校長的“闖勁引擎”
學校的“破局鑰”
校長的“匪氣”,是突破困境的勇氣、果斷決策的魄力與主動擔責的擔當,是教育改革中不可或缺的“攻堅精神”。
1.“敢沖”。即面對困境時“別人往后縮,自己往前站”的主動性。面對改革困局時,校長若缺乏“敢沖”的勁頭,改革便會陷入“議而不決、決而不行”的僵局。“敢沖”并非盲目冒進,而是基于對教育規律的判斷、對學校實際的考量,放下“怕出錯”的顧慮,以“帶頭試、親自干”的姿態,為師生注入“改革能成功”的信心。
2.“敢擔”。學校出現問題時,校長做到“不甩鍋”、“不推諉”,不一味強調“客觀原因”、“他人責任”來推卸責任。要敢于站出來承擔責任,明確“問題我來扛,方案大家一起想”。這種“擔當”不是替人“背鍋”,而是引導各部門、各群體主動履職,形成“共擔責任、共解難題”的團隊氛圍。
3.“敢拍板”。即“定方向、明路徑”的決斷力。“敢拍板”不是“獨斷專行”,而是在充分聽取意見、權衡利弊后的科學決斷,同時還要明確“決策后果我負責”,讓師生愿意跟隨執行。發展機遇轉瞬即逝,校長的“敢拍板”,本質上是為學校抓住發展契機的“魄力擔當”。
3
書生氣:校長的“遠見燈”
學校的“文化魂”
“書生氣”不要和迂腐畫等號,校長的“書生氣”,是持續學習的求知欲、理性分析的邏輯力、共情溝通的表達力。校長的“書生氣”是學校持續發展的“源頭活水”,讓教育實踐始終保持鮮活與深度。
1.“懂學習”。“懂學習”不僅是閱讀教育專著、參加培訓,更要主動研究前沿趨勢,將新理念轉化為學校實踐的具體方案。不僅要自己學,還要帶動師生形成學習氛圍,讓學校成為“學習型組織”,不斷優化教育教學與管理模式,確保學校發展始終“不偏航”“不掉隊”、“不落伍”。
2.“懂邏輯”。“懂邏輯”意味著校長要“透過現象看本質”,例如面對績效考核爭議,不是簡單修改條款,而是先調研師生困惑、梳理評價維度,再結合教學實際建立“可量化、可理解、可認同”的評價體系,讓每一項指標都對應具體的教育行為,每一分值都有明確的評判依據。“懂邏輯”是以結構化思維梳理問題,讓解決方案兼具科學性與可操作性,避免“拍腦袋”“拍胸脯”決策帶來的后續矛盾。
3.“懂表達”。“懂表達”要求校長摒棄“官腔”,以共情、通俗的語言傳遞理念、凝聚共識,拉近距離。“懂表達”不是“油嘴滑舌”,是基于共情的“換位思考”,“心靈神會”,用對方能聽懂、愿接受、能共振的語言,搭建起信任的橋梁,讓學校理念真正“走進人心”。
4
和氣:校長的“凝心磁”
學校的“暖心劑”
和氣不是當“老好人”,“和稀泥,”是有溫度的包容、有智慧的退讓、有分寸的理解;是允許差異存在,尊重不同意見,在包容中找到共識,在理解中凝聚力量。它是學校人際關系的“潤滑劑”,能化解矛盾、凝聚人心,讓團隊能抱團取暖、美美與共。
1.“會聽”。校長要廣開言路,主動傾聽師生的真實聲音。“會聽”不是簡單的“聽意見”,而是建立常態化的溝通機制,比如固定的“意見反饋日”、匿名的建議渠道、面對面的座談交流,讓師生有地方“說真話、訴實情”;更要在傾聽時保持耐心,不打斷、不評判,讓表達者感受到“被尊重”、“無負擔”。“會聽”不能只是“裝樣子”,要真正把師生的聲音當作改進工作的依據,聽到合理建議便及時落實,遇到誤解便耐心解釋,讓師生感受到自己“被尊重”、“被看見”“有價值”,從而主動參與到學校建設中。
2.“會看”。“會看”就是校長要關注細節,多看優點長處,少“雞蛋里頭挑骨頭”沒事找事。在他人犯錯時留有余地、給予尊重,若揪住小錯不放、當眾責難,則會傷害對方的自尊心。校長要在維護對方尊嚴的前提下,私下指出問題、提供幫助,讓對方認識到錯誤,也能激發其改正的動力。“會看”是區分“惡意違規”還是“成長失誤”,對前者嚴格依規處理,對后者以引導代替苛責,讓學校充滿“容錯、糾錯”的成長氛圍。
3.“會化”。校長要善于化解矛盾,引導雙方換位思考,交流對話,以“春風化雨”將矛盾化為發展的“契機”,共贏的土壤,尋找“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同心圓”,奏出最強“協奏曲”,讓不同聲音匯聚成推動學校發展的合力。
5
大氣:校長的“格局尺”
學校的“騰飛翼”
大氣是校長最難能可貴的修為,是容得下優秀、放得下權力、舍得成全人的胸懷和豁達。林則徐“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胸襟,正是校長大氣的最佳寫照。
1.“能容人”。校長要摒棄“嫉賢妒能”的狹隘心態,以包容的姿態對待優秀者與犯錯者。“能容人”意味著面對比自己優秀的人,能主動提供發展機會,甚至支持其走向更廣闊的平臺;面對有過錯的人,能看到其改正的潛力,給予彌補的機會。“能容人”不是“無原則包容”,而是以“發展的眼光”看待他人,創設“能者盡其才、錯者能改正”的包容空間。
2.“能放權”。校長的精力有限,若事無巨細、事必躬親,不僅會陷入“忙而低效”的困境,從而壓抑下屬的積極性與創造力。“能放權”不是當“甩手掌柜,是在信任的基礎上將具體事務的決策權交給分管主任、教研組長,自己則聚焦于學校發展方向、文化建設等“大事”;同時建立監督反饋機制,確保權力不被濫用,問題能及時糾正。
3.“能成全”。校長的價值不在于“個人有多優秀”,而在于“能讓多少師生變得優秀”,校長要放下“個人光環”,甘做師生成長的“梯子”。主動為教師搭建培訓、科研、展示的平臺,幫其解決成長中的困難;關注學生的個性化需求,為其提供適合的教育資源與發展路徑;在學校獲得榮譽時,將功勞歸于師生,而非獨占光環。
校長的“氣”決定著學校的“味”,校長的格局影響著教育的未來。愿更多校長能涵養這五股氣,以自身的堅守與擔當,為教育事業注入源源不斷的生命力。
作者:高振榮
單位:山東省嘉祥縣臥龍山街道明德小學 本科學歷 中小學高級教師 中共黨員 從事小學數學教學和班主任工作 在《中國教育報》《中國教師報》《教師報》《小學教學參考》、《小學教學》《當代班主任》、《甘肅教育報》《小學數學教育》《河南經濟報科教周刊》《德育報》《數理報》《師者》《語言文字報》等報刊公開發表文章或論文,在《人民教育》、《半月談》公眾號、《光明教育家》平臺發表文章。在《中華詩詞》《丑小鴨文學》等刊物發表文學作品,指導學生在《智力數學》、《當代小學生》,《數學小靈通》《中國教育報.美好少年》發表文章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不錯的話
歡迎【關注】&【星標】&【轉發】
校長派投稿郵箱:xzpxzzk@163.com
![]()
中小學"十五五"時期發展規劃編制與學校高質量特色發展·專題八講
![]()
邀請函| 中小學課程建設與發展大會暨第三屆特色課程博覽會
![]()
關于舉辦2025第二屆中小學科學教育與創新人才培養教育研討會的通知
![]()
名師工作室主持人高級研修班(科研能力、論文撰寫與成果發表專題研修)
來源|高振榮
編輯|智庫君
說明|校長派尊重原創,版權為原作者所有,若侵權,我們會及時聲明或刪除。
我們在一起,可以成為改變的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