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持續下行,你的存款方式正在悄悄吞噬你的財富。
“我去年存的三年期大額存單,利率還有2.0%,今年再去問,一下子降到1.55%了。”在銀行柜臺前,一位客戶經理向老客戶張先生解釋道,語氣中帶著一絲無奈。
張先生那30萬元存款,原本指望著靠利息補貼點日常開銷,如今這計劃全被打亂了。
這不是個別現象——2025年5月,國有六大行同步下調存款利率,三年期、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均下調25個基點,分別降至1.25%和1.30%。
![]()
更令人咋舌的是,部分大額存單利率已跌破“1”字頭,1個月期、3個月期年化利率降至0.9%。
01 存款利率新低,財富隱形縮水
2025年的存款市場正在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降息潮”。五大國有銀行同步行動,將活期存款利率下調至0.05%,定期存款利率也全面下調。
曾經備受追捧的大額存單,如今利率也大幅縮水。中國銀行發布的2025年第一期個人大額存單顯示,1年期、2年期利率僅為1.2%,3年期也不過1.55%。
![]()
股份制銀行和城商行也紛紛跟進。平安銀行、興業銀行等股份制銀行下調了大額存單利率,部分中小銀行的5年期存款利率甚至降至1.2%,出現了“存5年不如存1年”的利率倒掛現象。
更讓人憂心的是,存款收益已難以跑贏物價上漲。2025年下半年,雖然一年期定存利率僅0.95%,但同期CPI上漲了2.8%。
這意味著10萬元存一年,實際購買力反而減少了1850元,存款實際上每天都在隱形縮水。
02 單一存款陷阱,財富增長乏力
在利率持續下行的背景下,僅依靠定期存款,財富很難實現有效增長。以上海一位投資者的親身經歷為例,她剛把到期的50萬存款轉投“固收+”基金,三季度收益就有3萬多,比存一年定期多賺了2萬多。
相比之下,如果把所有資金都鎖定在長期存款中,不僅會喪失資金靈活性,還可能錯失其他投資機會。
![]()
有投資者因家人突發疾病急需用錢,不得不提前支取50萬定期存款,結果損失近萬元利息。
對儲戶而言,存款保險制度也意味著單家銀行的存款最好不超過50萬元,因為超過50萬的部分不受存款保險保障。
專家建議,可以采用“三三四存款法”:30%存國有行、30%存股份行、40%存城商行,既能保障安全,又能獲得相對較高的綜合收益。
03 多元資產配置,穩健財富增值
面對存款利率下行,理財專家建議投資者應盡快調整投資心態,平衡好風險和收益的關系。
對于追求穩健收益的投資者,可以在存款之外,適當配置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貨幣基金以及國債等。
![]()
普通投資者可根據資金用途進行分類管理:1年內要用的錢可以優先利息稍高的小銀行存1年定期,平時零花錢也可以放貨幣基金,隨用隨取;
1至3年用不上的錢,可以考慮買國債,也可考慮銀行穩健性低風險理財;3年內都用不到的長期閑錢,可以每月拿小部分試試指數基金定投。
值得注意的是,貨幣基金、債券基金、黃金基金,正成為投資者替代存款儲蓄的“新三金”。
截至2025年4月底,有937萬90后、00后同時配置了余額寶貨幣基金、債券基金、黃金基金。
04 理財替代方案,守住錢袋子
除了傳統的存款產品,投資者還可以考慮以下幾種穩健型理財方式:
一是結構性存款。它以普通定期存款為基礎,通過與利率、匯率、指數等市場指標掛鉤,以期獲得增加存款收益的機會。
廈門國際銀行北京分行某客戶經理表示:“結構性存款保本不保收益,收益率會比同期限定期存款或大額存單利率高一些。”
![]()
二是國債。國債有國家信用作擔保,幾乎無風險,且利率通常高于同期限的定期存款,是穩健投資的好選擇。
三是“固收+”基金。這類產品大部分資產投資于債券等固定收益類資產,少部分投資于權益類資產,在控制風險的同時爭取更高收益。
![]()
不過,業內人士也提醒,高收益的“固收+”往往權益倉位高,股市一波動,收益就可能縮水。
投資者需要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謹慎選擇。
央行數據顯示,2025年4月,居民存款減少了1.39萬億元,而非銀金融機構存款則增加了1.57萬億元。越來越多的存款正在“大搬家”,從銀行體系流向其他投資渠道。
時代的潮流從不停歇,當我們手中的“鐵飯碗”不再能提供安穩的收益,轉變思路,讓財富在不同籃子里生長,才是這個不確定時代里的確定之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