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降到冰點了嗎?到底什么時候房價才算見底?今天講點干貨,聽完你就能看懂房價了。
首先你要知道,你在銀行存一年定期,憑什么銀行能給你1%的利息呢?其實銀行是給不了的,銀行也要靠投資掙錢,借錢給別人能掙更多的利息,才能給你錢。而借錢的人就是國家和地方,他們把銀行的錢借走了,一年給1.4%的利息,銀行自己留下0.4%,分給儲戶1%。國家借的錢叫做國債,地方上借的錢叫做地方債。那他們借錢去干什么了?怎么就能保證賺錢付利息呢?
國家拿錢去發消費券,補貼新能源、高科技行業,發展新質生產力。這個短期確實沒什么利潤。那大頭還是在地方上,他們拿錢去修路、建地鐵、干基建工程了。基建就能賺到錢嗎?去年連最賺錢的深圳地鐵都虧了334億,修地鐵確實是不賺錢的。那這不是傻嗎?還能修嗎?能,不僅能,還要大修特修。
你看地鐵線專門往城市偏遠的菜地里建,因為那里征地便宜,地鐵修到哪里,周圍配套的綠化、地下管網就修到哪里,城市建面就起來了,那里的土地就值錢了。20萬億畝收的地,轉手賣給開發商就得200萬億畝,賣地收入才是基建工程背后真正的盈利點。
前些年房價大漲,只要地鐵一修,周圍的地搶都搶不上。那還賣什么地啊?直接自己開發賣房子,那不賺得更多嗎?有的地鐵公司直接轉型做了開發商,比如深圳地鐵,表面上是地鐵公司,實際上它的主營業務就是房地產開發。
總結一下,他們賺的越多,那他借的地方債付給銀行的利息就會越多;反之,他們賺的少了,給銀行的也就少了,那銀行給儲戶,也就是給你的利息也相應減少。就像現在一樣,2021年1到4月份,全國賣地收入為21383億元,當時三年期地方債的利息為年化4%。
現在呢?今年1到4月份賣地收入為9340億元,比當年下降了60%,地方債利息為年化1.9%,比當年的利息也下降了60%。賣地掙錢少了,分給銀行的利息就低了。只要房價還在降,還沒見底,房子銷量就上不去,房企拿地就會減少,那賣地收入就會減少,那地方給銀行的利息就會減少,那銀行給你的利息也會減少,就像現在一樣。所以房價到沒到底,就看銀行利息有沒有降到0。
肯定有人說了,你這說的太片面了吧?
第一,難道銀行就不貸款給企業和個人了嗎?你看今年1到4月份新增居民存款為122.55萬億,居民存款總數達到了160萬億了,企業沒有利潤,也不貸款,同比去年減少了61%。除了大頭地方,居民和企業不僅是不想貸款,哪怕想也沒那么容易,該貸的都貸了。
第二,你也許問銀行的錢不能去吃國債的利息嗎?日本那期講過,當銀行都去搶購國債,那國債利息就降下來了,銀行肯定都愿意借給利息更高的地方。銀行利息到零了,房價也差不多就見底了。直到有一天,房價見底企穩了,賣地收入有所回升,利息才有所回升。
那房價從最高點到見底企穩一般需要多長時間?日本用了18年,韓國用了10年,美國是5年,見底時間取決于房價泡沫大小,泡沫越大,見底時間越長。如何判斷房價泡沫大小呢?就看你當地的平均月收入能不能在當地買一平米的房子。
比如你當地平均月收入是5000塊錢,二手房房價平均為1萬塊錢一平米,那未來房價會向5000元/平靠攏,老房子可能還低于這個數,只是時間的問題。為什么要參考二手房的價格?因為新房有最低網簽價的要求,它不能反映真實的市場價格。
我們從2021年房價最高點回降到現在才不到4年的時間,可以明顯地看到,隨著賣地收入的下降,基建工程在逐步減少,銀行利息也在降低,未來可能趨近于0。我們還在這個過程中,連上面和銀行都沒有賺錢的項目,給不了多少利息,普通人面臨的風險會更大。
低利率時代,能保住本金就已經是賺了,因為你手里的錢購買力會增加。如果銀行再給點利息,那就賺得不少了。如果你有錢還能把貸款還上,你就賺大了,因為貸款利息本來就比存款利息高,再加上錢的購買力再提升,那就更高了。還貸款就是高收益的理財,銀行零利率的到來,一切才會見底,才是新的開始。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