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大佬們的預警,背后藏著普通人財富自救的密碼。
今天聊聊曹德旺和李嘉誠最近對樓市的看法。尤其是這個問題:如果2025年不買房,五年后你會感到慶幸,還是會后悔?我查了不少數據,發現了一些可能顛覆我們平常認知的真相。
![]()
01.
大佬的預警,已經變成甩賣行動
這兩年,90多歲的李嘉誠一直在賣賣賣,比如最近,他在大灣區幾乎是“骨折價”賣房:東莞的別墅從每平6.8萬降到1.8萬,惠州某樓盤從1.4萬降到8000多,最低40萬就能買一套。
甚至前段時間還有消息說他將以50億港元掛牌自己的祖宅,雖說這個消息后來證實是假的,但從李超人各地降價賣房的動作來看,他對樓市的預期并不算太高。
![]()
曹德旺這邊呢,他說得就更直白:“房子就是一堆水泥磚頭,只有住的價值,以后可能根本不值錢。”他還表示,老百姓買了很多房子,有錢人都是好多套房子,買不起的更加買不起,以后就是有錢人賣給有錢人的擊鼓傳花游戲。
甚至他還再三勸誡自己的妹妹趕緊把手里多余的房產賣掉,因為他覺得“未來的房子甚至可能線路賣不掉,也租不出去。”
![]()
02.
數字背后的樓市真相
為什么大佬們這么著急?看看數據就明白了:
住建部此前透露,全國有6億棟建筑,假使一棟住五人,6億棟也足夠容納30億人,可我們才14億人口。
更扎心的是,每年還有上千萬套新房入市,去年待售面積7.3億㎡,今年就增加到7.6億,而且全國有42%以上的城鎮家庭擁有兩套甚至更多房子。
結果就是:鄭州、天津等二線城市房價跌了超過30%,北京周邊一些小城市甚至跌了一半。上海有位投資者,2022年花520萬買的房,現在只值358萬,虧了162萬。
山東乳山一位朋友,2019年40多萬買的一套42平米小戶型,現在價值不到7萬塊,比最高點縮水超80%。
![]()
03.
五年后,誰會最慶幸?
曹德旺講得很清楚:2025年沒買房的人,五年后大概率會覺得幸運。
因為樓市調整一般需要5-6年,現在的價格還沒到底。像一線城市的房價,放在全球看都算貴的,還有下降空間。
不過對不同的人,情況完全不同:
①手里有多套房的人。
他們不僅要面臨資產縮水,還有持有成本上升、流動性枯竭”兩大困局。
畢竟這兩年房價下降,但物業費,維護費卻一直保持著上升趨勢,同時,租金回報率卻不到2%,比房貸利率還低,這也就意味著,以租養貸已經變得不現實。
另外,二手房掛牌量激增,購房者觀望情緒濃厚,像上海有些地方二手房掛牌量半年才能賣掉,更何況是其他小城市。
![]()
②對于2025年持幣觀望的剛需:
他們的優勢更多,首先在政策方面,迎來了更多機遇——政府計劃改造100萬套城中村,會釋放購房需求;
其次,隨著市場掛牌量加大,他們討價還價的空間也更大,比如惠州有些樓盤從2.8萬/㎡降到1.1萬/㎡,40萬就能買;
最后,他們還能避開一些“坑”:比如偏遠地區的大房子、老破小學區房,這些價格可能還會繼續承壓。
![]()
04.
普通人如何應對,建議分三步走:
第一,放下“買房必賺”的老觀念
李嘉誠說得很明白:房價大漲的動力已經沒了,想靠買房快速發財不現實。未來只有兩種房子相對保值:
①一線和核心二線城市里,地鐵+商業、+醫療配套齊全的區域
②政府“以購代建”保障房收購清單上的優質現房
至于三四線城市空置房,不如學李嘉誠“快回款”,哪怕降價10%-20%。
![]()
第二,算清持有成本
假設你在二線城市有套200萬的閑置房:
物業費:5000元/年
資金成本(按3%理財算):6萬元/年
房產稅(如試點):約1.6萬元/年
一年白白損失8.1萬!這筆錢都夠租套不錯的精裝三居室了。
第三,關注新的投資方向
李嘉誠套現后投了什么?東南亞基建、科技醫療、新能源。普通人雖然錢不多,但可以關注:
①REITs基金:分享核心物業的租金收益
②城市更新基金:參與舊改項目
③保障房專項債:年化3%-4%的穩定收益
![]()
05.
五年后的差別
說到底,2025年不買房后不后悔,關鍵看你怎么看待房子。
如果你依舊把房子當成賺錢工具,明年可能就會后悔——就像那些搶購惠州40萬“特價房”的人,卻不知道周邊配套不足,二手房價還在悄悄跌。
如果你把房子當成安家的地方,五年后,你可能會覺得慶幸——能用更少的錢,買到更合適的房子,負擔也更輕。
就像曹德旺說的:“真正的安全感,不是靠幾本房產證堆出來的。”
![]()
看著李嘉誠這幾年的賣賣賣,我理解了他常說的“不賺最后一個銅板”的智慧:當大佬們都在囤現金時,我們普通人最該囤的是選擇權。
樓市下行時,反而是精明買房人的機會。現金在手,機會常有;杠桿用盡,寒冬難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