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貓姐
圖片 |網絡
本文字數 |1504
這是老陸不老為你寫的第306個故事
01
今年回老家,我在媽媽的衣柜里找到了我上學時候穿的衣服,其中有一層柜子都裝著我青年時期的衣服,我在里面挑了幾條裙子,突然有點回到青春時期的我。
有時候穿的是一種回憶,更是一種過去。
年少的我愛買衣服,和現在的衣服不一樣,那個時候沒那么大眾,款式也比較新穎,設計也很大膽,什么假兩件、吊帶衫、熱褲都有一股欣欣向榮的感覺。
但后來,我就開始喜歡“扔衣服”“減壓”,有些看起來不喜歡、不想穿的衣服就扔了或者捐了,直到某天我突然想起那件衣服,開始有點后悔,早知道就不扔了。
因為時尚是個圈,你不知道什么時候風向標又回到了十年前。
我衣柜里一直留了件衣服,是以前在拉夏貝爾買的大衣,每年冬天穿這件衣服的次數也寥寥無幾,大多數時候這件衣服都在衣柜里,直到前幾天我整理衣柜的時候突然發現了這件大衣,有種“如獲至寶”的感覺。
這是我畢業后發的第一筆工資,當時為了獎勵自己,買了一件大衣,對這件衣服的情感是自豪的,是我獨立工作后給自己的第一份禮物。
所以我即便不穿,也舍不得扔掉,這件衣服背后的故事線是一直陪伴著我的。
我媽到現在還在穿十年前的衣服,這些年她每年也會添置新衣服,但對于一些舊衣服她總舍不得扔,哪怕只是放在柜子里,被時間塵封。
每次回家,我要翻箱倒柜的找衣服穿,她就會把衣柜里的衣服一件件給我找出來,有的衣服雖然已經“沉寂”了很多年,可拿出來的時候依然平坦整潔,看起來就像新的一樣,她把這些衣服保存的很好。
她會拿著那些衣服如數家珍的一件件跟我說,這條裙子還是我打暑假工掙錢給她買的,那件羽絨服是公司送的,這條圍巾是去云南旅游的時候買的。
每一件衣服的背后,都有一段小故事。
這些衣服,陪著她度過了無數個瞬間,見證了一年又一年的歲月,它們上面的每一處褶皺、褪色,都記錄著時光。
我總愛喜新厭舊買很多衣物,在某一天突然拿出幾件舊衣物重新組合,好像又是另一種新生命的誕生,即便好幾年不穿,再次搭配后又有了新的色彩。
02
我們家樓下有個洗衣店,每年冬天的時候生意最好。
老板是個大大咧咧的大姐,去年還跟我們念叨著:現在的年輕人不愛買新衣服了?上周有個姑娘來取衣服,那件牛仔外套都洗得發白了,她自己說穿了快十年了,舍不得扔。
這話突然讓我想起衣柜里那件灰色毛衣,是剛工作的時候買的,如今袖口都起了球,卻依然是秋冬常穿的單品。
其實身邊這樣的人不在少數。
我同事理理去年冬天穿了件羽絨服,她說是大學時期買的,深藍色的面料開始有點磨損了,拉鏈也換過一次,但她每年冬天都照穿不誤。
她說當時那件羽絨服特別保暖,還花了不少錢,質量比現在的好多了,今年雙十一,身邊的同事們都在搶購新款羽絨服,她卻拿著舊衣服去干洗店做了個翻新,花幾十塊就跟新的一樣。
我表姐更是“舊衣達人”,她的衣柜里掛著好多十年前的襯衣和連衣裙,每次我看到她的衣柜都感慨,復古風又回來了。
“這件真絲的質感比現在很多化纖面料舒服多了”,表姐說,以前總覺得衣服要穿新的才體面,現在反而覺得舊衣服更有味道,不僅合身,還藏著不少回憶。
仔細想想,大家愛穿舊衣服,并非買不起新的,而是觀念變了,以前追求“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是無奈,現在偏愛舊衣服卻是主動選擇。
穿十年前的衣服,不是寒酸,而是一種理性的生活態度。
它體現的是對物品的珍惜,對消費的克制,更是對簡單生活的追求,在這個物欲橫流的時代,與其被潮流裹挾著不停買新衣服,不如靜下心來看看衣柜里的舊物,它們或許依然能發光發熱。
關于我:
這是一個小號(老陸是我老公)
我現在是文字職業者
也是個剛懷孕的孕媽媽
寫作、閱讀、情感體會及成長感悟
我的另一個賬號:愛吃糖的貓cat
希望我的文字能帶給你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