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張,42歲,在縣城開了十年小超市。
去年他跟我吐槽:“現在年輕人都在網上買東西,我這店門可羅雀,進貨的錢都壓在貨架上。”
他試過搞社區團購,可平臺抽成太狠;試過賣保健品,結果被投訴“虛假宣傳”;最讓他揪心的是兒子要上大學,學費還沒湊齊。
那天我們在大排檔喝啤酒,他突然拍著桌子說:“你說這世道,咋就沒有咱老百姓能穩賺的營生?”
我給他倒了杯酒,說:“別急,有三個比藥店還暴利的行當,咱們一個個掰扯。”
1、老年健康服務:掘金銀發經濟
老張聽我講第一個行業時直搖頭:“養老院都虧錢,這能賺?”
我給他算筆賬:我們縣60歲以上老人有8萬,其中獨居老人超3萬。
王姐在社區開“夕陽紅健康驛站”,專門給老人做慢病管理。
她買了臺便攜式體檢儀,每周三、五在小區廣場擺攤,免費測血壓血糖,測完遞張卡片:“阿姨,您這血糖有點高,我們驛站有專業營養師配的控糖食譜,每月只要298,比藥店便宜還管護。”
操作分三步走:第一步選址要在老社區,和居委會合作拿場地;第二步組建團隊,必須雇退休護士做健康顧問,老人們信這個;第三步設計產品,除了基礎體檢,還要賣定制化服務——比如給糖尿病老人配的“控糖餐包”,每月進貨價80,賣198,毛利率60%。
銷售話術要戳心:“張叔,您這血壓藥吃對了嗎?我們和縣醫院心內科主任合作,每月給您做用藥評估,省得您跑醫院掛號費時間。”
最絕的是王姐搞的“時間銀行”——老人來驛站做志愿服務,比如教其他老人用智能手機,每小時積10分,以后自己需要照顧時能兌換同等時長的陪護服務。
這個模式讓她半年收了200多個會員,復購率高達85%。
2、職業技能培訓:造富新藍領
老張眼睛亮了:“培訓?我以前開超市也招過店員,可他們學完就跑。”
我給他看深圳李哥的案例:李哥在工業園旁邊租了間教室,專門教數控機床操作。
他先找工廠人事經理喝茶:“張總,您這月又走了三個熟練工?我培訓的學員能直接上手,試用期工資您看著給,不夠我補。”
具體操作要抓三個點:課程設計必須緊貼企業需求,比如現在新能源汽車維修缺人,就開電動車電池維護班;師資要請工廠師傅,他們講的實際案例比大學教授管用;銷售話術要算經濟賬:“小王,現在學這個技能,月工資能漲2000,兩個月就把學費賺回來,比你在流水線熬三年強。”
李哥最成功的案例是給農村青年開“月嫂速成班”。
他找月子中心合作,學員畢業后直接輸送過去,月嫂工資從8000起,他抽成20%作為服務費。
更厲害的是他搞的“老帶新”獎勵——老學員介紹新學員,雙方各得500元現金券,可用于后續課程升級。
現在他的培訓班門口天天排長隊,學員報名得提前三個月預約。
3、大數據分析:數字時代的印鈔機
老張撓頭:“大數據?那不是大公司玩的嗎?”
我給他看杭州陳總的例子:陳總以前是電商運營,現在專門給中小商家做“數據診斷”。
他開發了一套簡易分析工具,能自動抓取店鋪的流量、轉化、客單價數據,生成診斷報告。
操作分四步:第一步找客戶,專攻年銷售額500萬到2000萬的中小商家,他們既需要數據服務又付得起錢;
第二步做診斷,用可視化圖表把問題說透,比如“您家店鋪的復購率只有15%,而同行是30%,問題出在會員體系沒做好”;
第三步開藥方,比如建議他們做“會員日專屬折扣”,并配好執行方案;
第四步談價格,診斷報告加執行方案打包價3萬,比請專職數據師便宜90%。
銷售話術要顯專業:“李總,您這店鋪的流量結構有問題,自然搜索占比只有20%,應該優化標題關鍵詞,我們做過測試,優化后自然流量能提升40%。”
陳總最賺錢的是“數據訂閱制”——商家每月付5000元,就能持續獲得行業數據月報,包含競品分析、熱銷品類預測等,現在已經有200多家穩定客戶,月流水輕松過百萬。
老張聽得直搓手:“這三個行當,哪個我都想試試!”
我拍他肩膀:“選哪個不重要,關鍵是要抓住三個核心——解決剛需、建立信任、持續復購。”
現在他正在社區考察老年健康驛站的選址,說要先從最接地氣的老年服務干起。
記住,未來五年最賺錢的不是追風口,而是找到那些藏在煙火氣里的真實需求。
這三個行業或許不起眼,但勝在穩定、剛需、高復購。
選對了,別說衣食無憂,說不定還能給兒子攢夠出國的錢。
這年頭,不是錢難賺,而是得找對賺錢的門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