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西峽縣始終秉持 “生態優先、綠色發展” 理念,從生態修復、產業生態化、生態意識培育等多維度發力,系統性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更探索出一條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民生改善協同共進的特色路徑,為縣域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 “西峽樣本”。
生態修復,筑牢綠色經濟新基座
西峽縣將生態修復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核心抓手,在林業生態建設上,西峽縣全面推進天然林保護、公益林培育、長防林建設工程。一是種植核桃、板栗等經濟林與楊樹、松樹等生態林,實現生態與經濟效益雙贏;嚴格執行天然林保護政策,全面停止商業性采伐,構筑起一道綠色生態屏障。截至目前,全縣有林地面積達400余萬畝,森林覆蓋率穩定保持在 80% 以上,成為名副其實的 “天然氧吧”。二是通過坡改梯、植樹造林、封禁治理等綜合措施,已完成 59 條小流域治理,治理面積達 1800余平方公里;建成 4 處國家、省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占全縣國土面積 22.2%,成為金錢豹、林麝等珍稀野生動物保護及其棲息地。三是針對 5 戶以下分散居住、地處生態敏感區的農戶實施生態移民,投資建設移民小區,配套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及學校、醫院等公共服務設施,并通過發展獼猴桃種植、生態旅游等產業,幫助移民 “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使移民區植被快速恢復,生態壓力有效緩解,群眾生活質量顯著提升。
深度融合,驅動經濟增長新引擎
西峽縣立足資源優勢,推動工業、農業、旅游業向生態化轉型,構建起特色鮮明的綠色產業體系。一是以縣產業集聚區、丹水及西坪工業園為載體,西峽縣培育形成中藥制藥及農產品加工、裝備制造、新材料三大主導產業,入駐企業 216 家,建成區面積達 16.3 平方公里。為嚴控污染,該縣否決 40 余個不符合環保要求的項目,推動 10 余家企業實施清潔生產,建成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廠等設施實現污染物集中處理。二是按照 “擴果、調菌、穩藥” 的綠色發展思路,打造獼猴桃、食用菌、中藥材三大產業,并圍繞這些特色產業進行綠色深加工,提升農產品附加值,擴大出口創匯,增加農民收入。目前,三大產業對農民人均純收入貢獻份額超達 65%以上,成為群眾致富支柱。三是以恐龍遺跡園、老界嶺兩大 5A 級景區為核心,突出恐龍文化游與生態休閑游主題,兼顧旅游開發與生態保護,實現生態資源向經濟價值、一二產業剩余勞動力向三產的有效轉化。
多維發力,激活綠色發展新動能
西峽堅持生態優先理念,將生態保護貫穿發展決策全過程,持續推進和深化生態文明建設,為縣域綠色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強的新動能。一是不斷完善環境準入、生態考核等一系列保障制度,明確職責,層層落實目標責任,形成全縣上下步調一致齊心合力抓環保抓綠色發展的格局。二是建立執法部門聯動機制,縣政府牽頭,由公、檢、法、司、農、林、水、牧、環保、國土等組成聯合工作組,嚴格執法,嚴控各個領域破壞環境的行為,為綠色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三是在廣泛宣傳有關環保知識、政策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理念的同時,充分發揮縣生態文明促進會獨特的媒介與橋梁作用,號召引導社會各界力量和仁人志士成為環保志愿者,宣傳環保,參與環保,共同守護美好家園。目前,全縣數千名環保志愿者隊伍已成為環保一線不可或缺的有生力量。
(西峽促進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