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濯水古鎮邂逅生態保護宣傳盛會
雄奇山水,新韻重慶,本期來到渝東南的黔江。在人們的印象中,它是渝東南的中心城市,擁有“中國峽谷城、武陵會客廳”的美譽,這里有重慶唯一的5A級古鎮濯水古鎮、有城市大峽谷、蒲花暗河、小南海、土家十三寨等諸多旅游景點,我們計劃在這里好好的玩上兩天,不過在濯水古鎮卻意外遇上了2025年重慶市野生動物保護宣傳月暨濕地保護宣傳周的啟動活動。這場不期而遇的生態盛會,像一把鑰匙,為我們打開了了解黔江乃至重慶野生動物與濕地保護成果的新大門,也讓這趟旅途多了份難忘的綠色記憶,隨手拍下了一組照片,現與大家一起分享。
![]()
![]()
![]()
歌舞暖場,鳥類保護倡議與小微濕地訪談
早上我們在前往滄浪橋的途中,被濯水牌坊前有熱鬧場景吸引了。走近一看,只見身著民族服飾的演員正踏著歡快節拍,跳起熱情洋溢的舞蹈,清脆的歌聲縈繞在古鎮街巷,瞬間讓現場氛圍熱鬧起來。接著,護林員、學生、司法工作者、快遞員和市民代表相繼上臺,共同舉起倡議牌,一字一句宣讀《野生鳥類保護倡議》。“不獵捕、不買賣、不傷害,不寄運、不放任野生鳥類流通,讓飛羽自由翱翔!”的誓言鏗鏘有力,穿透古鎮的喧囂,深深感染著在場每一個人。
![]()
![]()
隨后的小微濕地保護訪談更是干貨滿滿,黔江、開州、梁平三地的實踐者坐在舞臺中央,分享著各自與濕地的故事:梁平竹山場鎮尾水濕地如何讓渾濁污水變身清澈溪流,黔江官村濕地怎樣靠花卉觀光和研學旅游帶動村民增收,開州又如何用“科研+特色修復”模式,讓兩萬余只候鳥重新回到熟悉的棲息地。這些鮮活的案例,讓我們真切看到了“生態美”與“民生富”的雙向奔赴,也讀懂了濕地保護背后的民生溫度。
![]()
![]()
脫口秀科普、知識競答與啟動儀式
脫口秀表演的登場,讓現場瞬間變成歡樂的海洋。演員用接地氣的重慶方言,將“濕地像地球的腎臟,能凈化水質、調節氣候”“觀鳥時要保持距離,不靠近鳥巢、不隨意投喂”等專業知識點,融入一個個詼諧段子里。原本略顯枯燥的科普內容,在輕松的笑聲中變得通俗易懂,連身邊的小朋友都聽得津津有味。
![]()
緊接著的知識競答環節氣氛更顯熱烈,主持人剛拋出“重慶已建成多少處濕地公園”、“每年遷飛季節都有數以萬計的猛禽從重慶主城掠過,重慶也被稱為什么之城?”等問題,臺下觀眾就紛紛舉手搶答,答對者領到的生態文創禮品,更是讓大家的參與熱情高漲。
![]()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過于啟動儀式——嘉賓們依次上前,輕輕按下代表森林、濕地、鳥類的“生命葉片”,大屏上一棵光禿禿的樹干逐漸抽枝發芽,最終長成一棵枝葉繁茂、百鳥棲息的“生命之樹”。當“2025年重慶市野生動物保護宣傳月暨濕地保護宣傳周正式啟動”的字樣亮起時,現場掌聲雷動,那一刻,保護自然的信念仿佛也在每個人心中扎下了根。
![]()
![]()
![]()
攝影展區賞景:鏡頭定格巴渝野生動物靈動之美
主舞臺旁邊的重慶市野生動物攝影展區,是我停留最久的地方。兩塊2.1米×4米的異型鐵藝展架設計別致,上面整齊陳列著60幅高清攝影作品,主角大多是重慶的野生鳥類。每幅作品旁都配有物種基礎信息和保護等級說明,鏡頭下,白鷺掠過阿蓬江水面時激起的漣漪、中華秋沙鴨在溪流中潛水捕魚的靈動、黑葉猴抱著幼崽在樹枝間跳躍的憨態,都被捕捉得淋漓盡致。這些平時難得一見的畫面,讓我真切感受到了巴渝大地野生動物的鮮活生命力,也讓我對“保護”二字有了更具體的認知。
![]()
![]()
互動體驗:沉浸式游戲學透生態保護知識
在攝影展區的旁邊是互動體驗區,剛走上前,就有工作人員遞來一本“生態守護者任務卡”,邀請我參與闖關。于是我分別前往“知識問答”、“生態知識拼拼樂”、投壺小游戲、“飛鳥謎蹤”等參與游戲互動,動手的同時,不僅收獲了一個文創紀念品,也加深了對濕地生態系統的理解,可謂收獲良多。
![]()
![]()
![]()
非遺糖畫體驗:傳統技藝里藏著生態保護巧思
互動體驗的旁邊,有一個非遺糖畫攤,只見藝人端坐于攤位前,前面有一個印著黑葉猴、中華秋沙鴨、鴛鴦等本土保護動物圖案的轉盤,一位小朋友轉動轉盤,指針最終停在中華秋沙鴨。老藝人便手腕輕轉,銅勺在石板上游走,短短幾十秒,一只惟妙惟肖的中華秋沙鴨就成型了——扁扁的嘴巴、流線型的身體、展開的翅膀,細節栩栩如生。待糖漿冷卻,藝人用竹簽輕輕挑起,小朋友輕咬一口,童年樂趣與生態保護的理念在此刻交織,真是格外有意義。
![]()
![]()
![]()
![]()
保護區展示區:解鎖濕地與動物保護背后的故事
互動體驗區旁的8個保護區展示區,同樣藏著不少“生態寶藏”。重慶縉云山、雪寶山、五里坡、陰條嶺、金佛山等各自占據一個攤位,展示內容豐富多樣。工作人員分別以畫冊、明信片、文創產品、展板等方式,向人們傳播各個保護區的基本情況、特色物種和保護成效,有的還分享了“救助受傷候鳥、幫助野生動物重返自然”的真實故事。聽著這些故事,看著攤位上的展品,我們對保護區工作人員的堅守與付出充滿敬佩。
![]()
![]()
黔江生態答卷:優良環境成野生動物宜居家園
在活動結束后,我們還游覽了旁邊的阿蓬江濕地公園,當地工作人員介紹說,黔江作為武陵山腹地的生態屏障,近年來通過生態修復工程、數字監測技術應用和相關制度保障,讓生態環境持續向好,森林覆蓋率達到65%,阿蓬江的水質長期保持Ⅱ類及以上,“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的美景已成常態。
![]()
![]()
感悟心聲:保護自然是每個人的日常責任
偶遇這場活動,讓我對重慶的野生動物保護和濕地保護有了全新的認知。以前總覺得“保護”是離自己很遙遠的事,是專業人員的責任,但這次活動讓我明白,保護自然從來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而是融入日常的具體行動:在戶外遇到野生鳥類時保持距離、不隨意丟棄垃圾污染濕地、拒絕購買野生動物制品、向身邊人普及保護知識……這些看似微小的舉動,都能為生態環境貢獻力量。這場活動通過趣味互動、生動科普,讓更多人了解保護的意義,凝聚起全民參與的合力,這種“接地氣”的方式,遠比單純的宣傳標語更有感染力。
![]()
![]()
后記
濕地是地球的“腎臟”,滋養著萬物;鳥類是自然的“精靈”,點綴著天空。它們的存在,讓這個世界更加靈動、鮮活。保護濕地、守護鳥類,本質上就是守護我們人類共同的家園。正如活動中那份倡議所說,愿我們都能讓“觀鳥不擾、護濕有為”成為生活常態,用每一次小小的行動,匯聚成守護綠色家園的強大力量,讓綠水青山永遠相伴,讓飛鳥翔集的美景永駐人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