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第三方測評機構“老爸評測”發布視頻稱,“在多款大牌護膚品中檢出禁用20年的成分蘇丹紅”,引發網絡關注。“老爸測評”將疑似原料送檢,他們展示的檢測報告顯示,添加了該原料的化妝品檢測結果為全部檢出含有蘇丹紅。盡管視頻中對品牌進行模糊處理,仍有不少網友鎖定一些品牌。輿論發酵后,多個品牌緊急回應,部分波及產品被暫時下架。
(10月24日紅星新聞)
當“老爸評測”的檢測報告將 “蘇丹紅”重新推至輿論風口,多款涉嫌“蘇丹紅”的護膚品隨即緊急下架。其實,嚴格意義上來說,就目前的信息來看,就說“一定含有蘇丹紅”是不嚴謹的。比如說,“老爸測評”不是官方機構,比如說,第三方測評機構給出的檢驗結果,也沒有官方的認可。但是不管涉及到的產品是不是含有“蘇丹紅”的成分,都不能以“產品下架”畫句號。
首先來說,不能只是涉及“蘇丹紅”的企業自查自糾。無論是他們的自己下架,還是已經委托其他機構進行檢驗,這都是“自己查自己”。雖然是“主動作為”,但是即便最終的結果“再真實”也可能繼續引發新的輿情。原因很簡單:消費者很難相信涉及的品牌的說法。
多產品涉嫌添加“蘇丹紅”事件,隨著輿論的發酵已經變成了公共話題,甚至是公共事件。這既涉及到了監督管理的問題,也涉及到了產品標準的問題,還涉及到了公共安全的問題。因此說,下架產品不應是危機應對的終點,而應該只是第一步。這個時候,權威的監管部門“必須出來走兩步”。
“蘇丹紅”早被列入化妝品禁用原料,其基因毒性及潛在致癌性已被多項研究證實,長期使用不僅可能誘發皮膚炎癥,還可能通過皮膚吸收或無意攝入損害臟器功能。值得警惕的是,有業內人士說,“蘇丹紅”此次并非直接添加,而是藏身于復合原料中,而品牌方對原料的審查大多停留在紙面文件,對非常規檢測項的忽視,最終導致風險流向消費者。這條“原料商造假、品牌方失察”的供應鏈,折射出行業質量管控的問題。
面對此類安全危機,僅靠企業自查自糾顯然不足。監管部門應迅速啟動全國范圍的專項排查,不僅要復檢涉事產品,更要向上追溯原料供應鏈,真正從源頭扼殺潛在的風險。
從食品到護膚品,“蘇丹紅”的屢禁不止。此次事件既是一次警醒,也是推動行業走向透明的契機。除了短期整治,我們更需構建長效機制。唯有打破“曝光—下架—淡忘—再發生”的惡性循環,才是終點。
在還只是“涉嫌”的情況下,產品下架是對消費者權益的底線保障。但無論是不是含有“蘇丹紅”,都不能以“產品下架”畫句號。產品“下架”,還要監管“上架”查清楚。如果真的含有“蘇丹紅”那就要追責。如果不含有“蘇丹紅”,那就還給涉及產品的公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