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世半導體那事,反轉了!
原創林登萬C次元2025年10月24日 08:02上海

![]()
作者丨林登萬
責編丨石 劼
編輯丨王 越
細細盤點所有信息,唯一可以確定的是——該跳腳的不是中國這邊。
“安世半導體是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核心產品對于汽車電子控制裝置至關重要。若其半導體產品的供應中斷問題不能在短期內得到解決,則將迅速傳導并波及(德國的)汽車產業,甚至可能引發生產停滯。德國汽車工業協會一直與受影響的企業、行業、聯邦政府以及歐盟委員會保持聯系。目前的重點應該是找到快速且務實的解決方案。”
幾天前,德國汽車工業協會主席希爾德加德·穆勒(Hildegard Müller)在一份緊急聲明中如此表態。而據他本人的說法,目前他正與整個協會一起四處聯絡與求助,希望各方專注于“快速且務實的解決方案”。
![]()
▲德國車企:我TM……你荷蘭惹事為啥牽連到我?
上月末本月初,針對安世半導體的歸屬與控制權,荷蘭政府突然發難,宣布“凍結”了本屬于中國上市企業聞泰科技全資控制的資產,而安世半導體荷蘭方面,也在幾位高管的籌劃下,不斷通過荷蘭司法渠道“背刺”自己的資方。
此舉引發了中方的反制措施。本月初,針對荷蘭的行為,中國商務部啟動限制措施,收緊了安世半導體在中國生產的特定成品部件和子組件的出口渠道。
由于安世半導體全球近七成的封裝測試產能需要通過中國相關渠道完成,尤其是在廣東東莞擁有大型封裝工廠,上述措施可謂掐住了蛇的七寸,使得一手謀劃此事的荷蘭經濟事務與氣候政策部部長文森特·卡雷曼斯在公開節目中表示“此事已經上升至最高層級進行磋商”,就將會設法與中方負責相關事務的官員展開對話,以謀求解決問題。
![]()
▲文森特·卡雷曼斯:為什么你們中國人既不肯老實認栽,更不愿意奉上股權,甚至居然敢反擊?
一周前,C次元曾經針對安世半導體被荷蘭官方“強制接管”的事件有過推送(插入鏈接《“強制接管”安世半導體,荷蘭政府為自己挖下萬丈深坑》)。彼時,筆者曾經感嘆于這邊的苦主聞泰科技“完全控股控了個寂寞”。
然而目前隨著大量新消息的出現,更多側面信息的完整呈現,整個事件似乎出現了相當程度的“反轉”。
01
反制的恰到好處
10月4日,針對荷蘭政府搬出出臺于冷戰時代的法律,悍然對安世半導體這個屬于中國企業的資產采取“干預”的行為,中國商務部采取應對措施:禁止其中國子公司及分包商出口部分組件。
![]()
盡管這個措施看似僅僅很簡單一項,甚至不涉及任何外國實體,但直接鎖住了本次作亂的主體,并直接引發了作出“凍結”決定的荷蘭經濟事務與氣候政策部,乃至整個荷蘭政府的恐慌。
也許有朋友并不理解,為什么禁止國內的分公司便可以完成對局勢的控制?
想要了解目前國內對安世半導體采取的措施,必須對這家企業的主要產品有概略的認識,并且對其生產和供應布局有所認識。
先說產品的部分。安世是一家長期致力于各種非先進制程的“基礎”半導體器件開發與生產的企業。其核心業務主要為各種功率器件以及基礎IC(集成電路)產品的研發與生產。
核心功率器件包括各類大功率場效應管。涵蓋低壓到高壓等各級產品,為高性能電動汽車三電系統、高功率充電樁、光伏逆變器、通訊基站等不可或缺的產品,同時工業場景、算力中心也必須采用。
![]()
▲安世半導體生產的功率器件,不但在汽車產業內市場穩固,也廣泛用于算力中心
在大功率產品之外,安世半導體也提供各種小信號用場效應管、基礎的二極/三極管,以及靜電保護器件。各類優化損耗以及加強抗電磁干擾的IGBT(絕緣柵雙極型晶體管),工業電機驅動、光伏逆變器、不間斷電源以及高性能焊接設備等等。
安世半導體同時還提供各種邏輯IC與模擬IC,這些產品在計算設備、通信基礎設施、汽車電子系統(域控)中運用廣泛。
談完了產品,就得說生產和供應的問題了。在原有的體系里,上述所有產品的晶圓加工部分,均在歐洲完成。兩個晶圓工廠分別位于德國漢堡以及英國曼徹斯特,但側重點略有不同。漢堡工廠專攻小信號用場效應管等器件,產能在該領域問鼎全球。而曼徹斯特工廠,主要負責加工的,是大功率場效應管。
![]()
▲安世半導體漢堡晶圓工廠
但半導體產業不是只有晶圓加工,其后端測試和封裝亦是不可或缺的。而安世半導體很多獨到之處,恰恰在于其掌握的先進封裝技術。
各種車規級大功率場效應管由于存在極大的散熱需求,并且追求極致的可靠性,必須采用先進的銅夾片封裝技術。為此安世半導體開發了部分先進封裝技術,例如CCPAK1212(12?12mm銅夾片表面貼裝)封裝工藝。CCPAK1212可以將一個高功率場效應器件成品的幾何尺寸,控制在2.5mm?12mm?12mm的體積內,同時散熱效率較以往提升三成。
![]()
▲CCPAK1212工藝,能保證器件散熱需求的同時,體積足夠緊湊
此外針對小信號場效應管,也有較為獨到的無引腳封裝法MicroPak,相比傳統封裝方式減小了75%的面積,滿足了許多對器件所占主板面積有極致要求的消費電子產品的需要。
而區別于晶圓加工產能集中在歐洲的情況,緊跟測試后的封裝產能,接近七成由專門在東莞建設的封測工廠來完成。剩余部分,則位于馬來西亞芙蓉與菲律賓卡布堯的工廠。
也就是說,所有在歐洲完成加工的晶圓必須整片運抵東南亞與中國的后端工廠,測試合格后切割并封裝。中國商務部的禁止出口命令,看似只卡住了從中國方面的產品輸出,但實際等同于將接近七成的產能攏在手中。
事實上,芙蓉與卡布堯的工廠各自有其側重。芙蓉工廠只負責小信號器件以及IC器件的封裝業務,大功率器件的封裝屬于卡布堯工廠,兩家東南亞封測工廠提供的產能,只占到三成左右。
![]()
▲東莞封裝廠內部
而且,唯有東莞工廠是“全能”的,而且擁有足夠的產能——換而言之,擁有足夠充足的存貨,而且目前已經被“禁止出口”。
02
不存在懸念的博弈
德國當地時間10月20日,一則消息涉及汽車產業的消息一度引起恐慌——
因安世半導體的芯片供應中斷,大眾汽車計劃降低其沃爾夫斯堡總部工廠的產量,預計首先會停止高爾夫(參數丨圖片)生產,隨后途觀的生產也可能中斷。
![]()
▲雖然是烏龍新聞,但也足以說明業界的恐慌
這實際是一則以訛傳訛后遭到扭曲的烏龍消息。根據大眾集團官方的說明,停產相關車型確是事實,但這本來就是早就排定的計劃,目的是“計劃中的庫存盤點措施”,并且將在一周后恢復正常生產。
畢竟通過上文大家已經基本清楚了,安世的產品主要可能波及的是新能源汽車相關領域。盡管現階段燃油車也需要用到相當數量的小信號場效應管、二極/三極管乃至于各種基礎IC產品,特別在目前這個座艙全面智能化層面。然而這類器件畢竟各方存貨不少,而且經歷了三年前的“缺芯”風波,其實各個供應商均有各自的替代方案。
而在我們這邊,國慶長假之后,當消息剛剛見諸媒體那幾天,確實有國內企業擔心供應問題試圖加價囤貨。然而正如前面說過的,由于商務部的禁令,使得目前絕大多數存量產品都被留在了自己手中。
實際上,在更加全面了解事情經過以及各方所掌握的資源以及各自的處境,筆者感覺目前處于弱勢地位的實際是荷蘭安世方面。甚至某種程度上,將其處境描述為“被擠到了墻角”也并不為過——自己逼死自己。
![]()
盡管安世半導體一直標榜自己是“垂直整合”,其晶圓加工產能也位于歐洲,看似與控股方聞泰科技各自抓住了兩頭。但實際上前面已經說過了,安世半導體的產品屬于基礎領域,不需要什么先進制程。而聞泰科技也已經在上海建設了自主控制的晶圓工廠,并且已經能夠穩定生產。
根據荷蘭方面庭審記錄內容,荷蘭安世方面對聞泰科技指控“公司治理缺陷”的主要理由就是——安世半導體前首席執行官張學政被指強迫安世向其控制的位于上海臨港的鼎泰匠芯工廠,下達遠超實際需求的2億美元晶圓代工訂單。而根據實際業務需求,該業務周期可供分配給外部的訂單,只有7000萬~8000萬美元的價值。
關于鼎泰匠芯的信息,其實是公開的。該實體下屬的晶圓工廠,位于上海臨港片區,擁有12寸晶圓加工線,并且通過了車規級功率半導體的認證,主要生產MOSFET、Power IC等功率器件和集成電路產品,提供多種技術節點的可定制工藝服務。
![]()
▲就產品供應鏈而言,聞泰科技憑借這座工廠,只靠中國本土即可構成閉環
![]()
另外,該工廠已經于2023年一季度正式投產并啟用,其最大產能為每月12萬片晶圓。作為對比,由荷蘭安世方面控制的漢堡與曼徹斯特晶圓工廠,目前只能使用8寸甚至6寸線。
換句話說就是,這種額外產能擴張若非犧牲漢堡、曼徹斯特兩家工廠的訂單,便是聞泰科技方面因為某種目的在超量訂購。考慮到后端封測方面,芙蓉工廠和卡布堯工廠的產能占比并不大,且各管一攤。則東莞工廠的控制權,等于是決定了某種結果。
有一點是需要注意的,目前聞泰科技可以完全掌握的臨港晶圓工廠,實際是有過加工和生產經驗的。畢竟,本來就不是什么先進制程的加工業務,況且此前“強迫”得來2億美元的訂單,也意味著工藝、流程等全部被交到手中,隊伍也已經得到了充分地鍛煉……
所以,就目前較為全面呈現的這些信息來看,既然事情已經發展到了你搞“凍結”,我回敬“禁止出口”的這一層了,真正急到跳腳的到底是誰?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明擺著的。
安世半導體截至本次風波前,其產品在全球車規級功率半導體市場中份額約19.2%,全球排名第三位。其中用于汽車產業的效應管產品市占率22.5%。而在車規級場效應管以及二極管等細分領域,市占率進一步增高,超過25%。此外,其在小信號二極/三極管、靜電保護器件方面,出貨量全球第一,邏輯IC市場份額全球第二。
![]()
▲安世的產品雖好,但一來并非不可替代,二來這邊也能閉環生產——還是荷蘭那邊率先玩“搶”的。更何況,你的市場不都在我這里么,賺錢的時候怎么不響?
附帶要提一句的是,中國作為安世半導體最大的單一市場,而且還貢獻了該公司約一半的營收。至于歐洲及中東非地區,占比為23.36%,至于美洲更只有9.25%。
想必有人會覺得奇怪——
為何這么一家研發和半數供應鏈都位于歐洲的企業,能夠在這兩年如此高強度追求芯片產業自主的潮流下,在本土車規級半導體供應鏈中謀得如此江湖地位?
道理其實也很簡單,因為它是被聞泰科技這家中國企業百分之百控股的呀!這可不就是典型的把平臺當自己本事的活生生案例啊。至于教訓么……可不就來了么?
“從直接管理角度,東莞運營受荷蘭主體管理;但上市公司子公司、分公司的整體利益最大化是首要原則。”不久前,聞泰科技董事長楊沐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她同時也強調,安世半導體80%終端產品出貨在中國大陸,其中70%來自東莞這座工廠,10%來自第三方封測廠。
現階段,既然荷蘭方面敢玩這種“贅婿反殺”的戲碼,那么針對這種不知好歹的存在,來一個“自主閉環”措施,便是是當務之急。為此,楊沐在采訪中也有過明確說法:
“公司內部已進行較多前期準備,包括推進國產替換等行動,以減少供應鏈風險,整體上在供應鏈層面已有不錯的措施落地,包括國產計劃。我們第一優先是確保安世業務穩定,重點是中國這邊(安世公司的)業務穩定;正積極評估中國供應鏈閉環。”
雖說東莞封測工廠的具體控制權,按照原來的體系是歸屬荷蘭安世半導體的,但既然你那邊都已經搞了那么一堆“凍結措施”,我們自然也就不必客氣了不是嗎。
是的,你安世荷蘭大可以繼續指責聞泰科技張學政,數年前就籌建鼎泰匠芯,試圖轉移產能。然而目前發生的這一切,不正反證了當初這手防備之合情合理。甚至,還應該稱贊張先生一句“先見之明”!
當然咯,荷蘭安世那邊對于由自己一手促成的這個絕境,應該也是有認識的。其不久之前還發出公告,變相恐嚇用戶不要使用中國安世這邊提供的器件產品。這無能狂怒的嘴臉,可說是簡直了。
![]()
▲現在壓力傳導安世與荷蘭政府這邊啦。而且吧,時間可真的不多啦~
后人對于第二次世界大戰經驗與教訓的總結有很多,而其對那次浩劫的開始,則有過這樣一句深刻到毒辣的評語:對于選擇發起戰爭這件事,納粹帶著一種“只有他們能炸別人,而別人卻不能反過來炸他們”的天真幻想。
此時此刻,恰如彼時彼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