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30日,商務部一條消息讓全球貿易界震動:美方將暫停實施9月29日公布的出口管制50%穿透性規(guī)則一年,中方將暫停實施10月9日公布的相關出口管制等措施一年。這場中美在吉隆坡達成的經貿共識,讓一個多月來劍拔弩張的貿易爭端暫時降溫。
然而,有一個國家卻被晾在了一邊——荷蘭。這個曾經緊跟美國腳步"搶奪"中國企業(yè)的歐洲小國,如今正獨自面對一場由其引發(fā)的全球供應鏈危機。
![]()
精心策劃的"搶奪":時間節(jié)點暴露真相
回顧整個事件的時間線,很難不讓人懷疑這是一場精心策劃的行動。2025年9月29日,美商務部發(fā)布出口管制穿透性規(guī)則,對被列入美"實體清單"等的企業(yè)持股超過50%的子公司追加同等出口管制制裁。
就在美國發(fā)布新規(guī)的第二天——9月30日,荷蘭經濟事務與氣候政策部依據冷戰(zhàn)時期制定的《物資供應法》,對聞泰科技旗下包括安世半導體在內的全球30個關聯主體實施資產凍結。這種高度的時間協同性,讓外界質疑荷蘭是在"跟風"美國的制裁行動。
更關鍵的是,阿姆斯特丹上訴法院公開的法庭文件顯示,早在今年6月,美國官員就已向荷蘭表明立場——若安世半導體想從美國新變化的"實體清單"中獲得豁免,其中國籍首席執(zhí)行官"必須被替換"。
盡管荷蘭方面一再否認受到美國指使,但事實勝于雄辯。正如聞泰科技一名高管在電話會議中直言,"荷蘭經濟事務部顯然是跟在美國政府身后的一只溫順綿羊"。
![]()
兵不血刃的反制:中國的戰(zhàn)略智慧
面對荷蘭政府的強行"搶奪",中國的反制措施堪稱教科書級別的戰(zhàn)略智慧。2025年10月4日,中國商務部發(fā)布出口管制公告,禁止安世半導體中國及其分包商出口在中國生產的特定成品部件和子組件。
這一招"兵不血刃"的精妙之處在于:中國并沒有直接對荷蘭政府施壓,而是通過對安世半導體實施出口管制,讓荷蘭政府"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為什么這一招如此有效?關鍵在于產業(yè)鏈的分布格局。安世半導體雖然總部在荷蘭,但其主要產能卻在中國。目前安世在廣東省內擁有一座面積達8萬平方米的封裝測試工廠,主要生產包括但不限于分立器件、模擬&邏輯ICs、功率MOSFETs。
一旦中國實施出口管制,安世中國立即與荷蘭安世切割,而產能幾乎都在中國,這就意味著在荷蘭的安世半導體沒辦法提供足夠的產能。荷蘭政府費盡心機"搶奪"的控制權,實際上只是一個空殼。
全球汽車供應鏈"大地震"
荷蘭政府萬萬沒想到,其魯莽行為引發(fā)的連鎖反應如此之大。據日媒《日經亞洲》報道,美國通用汽車的董事長兼首席執(zhí)行官瑪麗·芭拉警告稱,由此引發(fā)的半導體供應短缺"可能影響生產"。
這不僅僅是一家企業(yè)的困擾。本田、福特、大眾、寶馬等車企被迫減產或警告停工風險。安世的產品集中于成熟制程、低成本的分立器件,但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基礎芯片卻是現代汽車系統的必要組成部分,其短缺足以癱瘓整條生產線。
德國經濟部近日召開了一場緊急危機會議,邀請汽車與電氣技術行業(yè)的主要企業(yè)代表參加。據德國《圖片報》報道,安世半導體已連續(xù)數天減少或暫停了部分半導體的供貨,大眾汽車已被迫暫停沃爾夫斯堡工廠的生產。
更嚴重的是,在汽車產業(yè)的質量體系中,這些低價組件受制于嚴格的AEC-Q認證標準。每一個替代料號的重新驗證都可能耗時數月,供應商、主機廠與監(jiān)管機構間復雜的認證鏈條讓快速替代幾乎不可能實現。
為何要和中國談,而不是荷蘭?
面對全球汽車供應鏈危機,各國政府和企業(yè)紛紛尋求解決方案。但一個有趣的現象是:盡管事情是荷蘭政府搞出來的,但各國要解決問題,最終還是得找中國談。
原因很簡單:安世半導體是汽車基礎芯片的重要供應商。該公司生產的芯片雖非尖端產品,但產量巨大,主要在德國漢堡生產,隨后運往中國封裝,再分銷至全球汽車產業(yè)。
也就是說,即使荷蘭后續(xù)再怎么認錯賠償,中國不同意的話也一樣拿不到貨。這就是產業(yè)鏈控制權的威力:誰掌握了關鍵環(huán)節(jié),誰就擁有了話語權。
荷蘭的尷尬處境
隨著中美在吉隆坡達成暫時性共識,荷蘭政府發(fā)現自己陷入了極其尷尬的處境。美方暫停了穿透性規(guī)則,但荷蘭對安世半導體的"接管"卻還在繼續(xù),這讓荷蘭不僅要面對業(yè)界輿論壓力,營商環(huán)境更是直接透支。
據路透社報道,荷蘭經濟事務部大臣文森特·卡雷曼斯稱,他預計將在幾天內與中方官員會面,討論如何解決圍繞在安世半導體身上的僵局。10月21日,荷蘭經濟事務大臣與中國商務部部長王文濤通電話,就解決圍繞芯片制造商安世半導體的僵局進行討論。這表明,荷蘭政府已經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開始主動尋求與中國的對話。
自主可控才是硬道理
從中美暫停貿易爭端措施,到荷蘭孤軍奮戰(zhàn)面臨困境,這場博弈再次證明了一個道理:在全球化的今天,沒有哪個國家可以完全獨立于全球產業(yè)鏈之外。
對中國而言,這次事件既展現了我們在全球產業(yè)鏈中的重要地位,也提醒我們必須繼續(xù)加強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只有掌握了核心技術,擁有了完整的產業(yè)鏈控制權,才能在國際博弈中立于不敗之地。
安世半導體事件還在繼續(xù)發(fā)酵,但其帶來的啟示已經足夠深刻:在這個相互依存的世界里,合作共贏是大勢所趨,而試圖通過政治手段強行改變經濟規(guī)律的做法,最終只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荷蘭政府的遭遇,就是最好的證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