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今之
10月19日的晨光,把大廠縣騎行小鎮的青磚黛瓦染得格外溫潤。風里裹著蘋果的甜香與泥土的氣息,恰逢中國農民豐收節的余韻未散,一場以“筆墨映田園,丹青助農興”為魂的活動,便在這份秋日的鮮活里悄然啟幕——百位美術家與書畫愛好者齊聚于此,而后踏著田埂的晨露走進陳府鎮千畝蘋果園,既是赴一場采摘的豐收之約,更是為“雅風書畫院攜百位美術家支農寫生”寫下開篇的一筆。
![]()
![]()
![]()
![]()
![]()
![]()
![]()
△合影留念
園子里的蘋果早把枝頭壓得微微下沉,紅的像盞盞小燈籠,青的還帶著幾分脆生生的嫩,陽光穿過葉隙落在果實上,暈出一層溫柔的光。這滿目的生機,成了最好的“天然畫紙”,也讓這場由多方合力促成的活動更添暖意:大廠縣文廣旅局為其指引方向,大廠雅風書畫院悉心搭建平臺,陳府鎮黨委政府、北京時尚經典藝術交流中心、大廠縣融媒體中心、大廠縣鮑丘詩社、縣攝影協會攜手助力,如同為這秋日的藝術之約,搭起了一架連接文化與鄉土的橋。
![]()
△大廠縣陳府鎮黨委書記王平致辭
開幕式上的話語,也似帶著田園的溫度。大廠縣陳府鎮黨委書記王平談及鄉村與藝術的相遇,眼中滿是對農文旅融合的期許;大廠縣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老年大學校長關松發從歲月沉淀的視角,講文化如何為鄉村留住記憶;雅風書畫院院長、資深書畫經紀人、縣政協委員陳雅榮,話語里藏著對“以畫助農”的熱忱;北京時尚經典藝術交流中心主任、正藍旗美協主席孟慶虎,四川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萬山河,大廠縣政協原主席、老年書畫研究會會長萬國悅,也紛紛從藝術傳播、地域特色的角度,為這場活動注入更深的意義——每一句致辭,都像一顆落在泥土里的種子,盼著文化能在鄉村結出豐收的果。
![]()
△大廠縣政協原主席、老年書畫研究會會長萬國悅致辭
![]()
△大廠縣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老年大學校長關松發致辭
而走進果園的美術家們,更是為這片土地添了靈動的色彩。海軍展覽館原館長、國家民族畫院院長、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現任大海畫院院長周智慧俯身觀察蘋果的紋路,指尖似已勾勒出果實的飽滿。
![]()
△雅風書畫院院長、資深書畫經紀人、縣政協委員陳雅榮致辭
陳府鎮黨委政府黨委副書記姜南燕與大家并肩而行,在田埂間話著豐收與創作;李明圣、柳方金、王良明、鄭瑰璽、曹小欽、劉舟霞、姚海歌、王艷、張秀萍、蔡金花、王暉、王旗、劉妍宏、祝秀琴、常美娟、張華、馮琦、邢鳳云、李青枝、江濤、曾春玲、弓淑英、李麗等二十余位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或是駐足凝思描摹果實時的光影,或是提筆疾書捕捉枝葉搖曳的姿態,把枝頭的甜、葉間的風、田間的趣,一一揉進筆墨里。
![]()
△北京時尚經典藝術交流中心主任、正藍旗美協主席孟慶虎致辭
大廠本地的美術家張祖誠、劉金泉、王文英、崔山、安紅梅、楊大鵬、何其勇、郝蘭菊、周艷君、劉彥松及眾多企事業代表書畫愛好者,更懂家鄉土地的肌理,筆下的果園多了幾分旁人難及的親切。百余人的身影散在果園里,畫筆與紙張的摩擦聲、偶爾的交流笑聲,和著風吹葉動的聲響,成了秋日里最特別的田園樂章。
![]()
△四川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萬山河致辭
當第一抹夕陽為蘋果鍍上金邊時,畫紙上的果實已帶著墨香,田間的足跡還沾著泥土。這場寫生不是簡單的創作,而是把藝術的根扎進了鄉村的土壤——讓畫里的蘋果被更多人看見,讓鄉村的美通過筆墨走得更遠,這便是“筆墨映田園,丹青助農興”最動人的注腳。
活動掠影:
![]()
![]()
![]()
![]()
![]()
![]()
![]()
本文作者簡介:
![]()
今之,本名王艷,1961年生于吉林樺甸。祖籍河北涿州,現居北京宋莊。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中國女畫家協會理事,中國職工書畫院理事。 北京市通州區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女畫家首屆詩社社員。清華美院書畫高級研修班朱零導師助教,中華藝術研究院副院長。2017年結業于清華美院書畫高級研修班,并獲結業聯展“特等獎”。吉林省著名畫家關鑒先生入室弟子。
作品多次入選全國美展—《夢回濠江》《夢縈八美》獲入會資格獎。《夢縈八美》被民革中央收藏,《重巒云里隱仙蹤》被全國人大圖書館收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