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黃武平 通訊員 馮賽娥)10月22日,我市晚稻優質新品種豐產性展示觀摩培訓活動在湘潭縣石潭鎮托下村舉行,集中對今年試驗栽培的21個晚稻優質新品種進行田間評價、看禾選種,來自各縣(市)區、鄉鎮的水稻種植大戶、種子產銷企業代表以及全市各級農技人員約150人參加。
![]()
試驗田農技負責人站在沉甸甸的稻穗間介紹情況。(記者 白楊 攝)
集中觀摩活動現場,大家一邊聽試驗基地農技負責人講解,一邊對150畝試驗田內的21個晚稻新品種株型、穗粒數、千粒重、抗逆性等豐產性指標進行“望、聞、問、切”,現場打分評價。經現場理論測產,試驗田平均畝產622公斤。
活動期間,農技員與種糧大戶、種子產銷企業代表深入田間,充分交流技術集成方案,分享經驗成果,探討解決生產實踐中遇到的困難或問題。部分種糧大戶與種子產銷企業簽訂了意向購種合同,或留下聯系方式以便進一步交流。
這個試驗栽培基地是今年全省開展雙季稻優質品種豐產性展示的9個試驗點之一(湘北、湘中、湘南生態區各3個),集中展示集中育秧、精量播種、合理密植、全程機械化生產、群體調優、間隙好氣灌溉、科學施肥、綠色綜合防控病蟲害、一噴多促、機收減損等十大關鍵技術,著力打造標準化種植樣板。旨在進一步解決水稻品種“多亂雜”難題,推動品種結構向“優而精”轉型升級;集成輕簡綠色技術模式,破解農技推廣“最后一公里”難題,為水稻大面積單產提升提供核心支撐。
截至目前,我市主要農作物(水稻)良種覆蓋率已達98%。近年來,全市各地通過搭建“專家講技術、農戶看實效”的互動平臺,變“經驗選種”為“科學選種”,持續加強先進適用技術集成推廣,有效提升糧食生產科技含量,助推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