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體記者 吳新春
岳塘區中瀚財富廣場南1門旁,有一家不太起眼的飯店:“不一樣小廚”精致私房菜。
走進飯店一樓大廳,室內裝飾和擺設都很普通,似乎沒什么“不一樣”。
老板是40多歲的向朝映,岳塘區雙馬街道新華村人。早年跑業務,賣啤酒,賣豬肉,干批發,他什么都干過。2009年,向朝映和妻子周芳承包了一個小賓館。憑著親力親為的實在勁,賓館當年就扭虧為盈。2019年4月,夫妻倆開了這家飯店。問他為什么要開飯店,回答居然是兩個字:好吃。
![]()
貌似普通的“不一樣小廚”卻有不一樣的味道。(記者 李新輝 攝)
“民以食為天!”向朝映說他從小就愛好美食。小時候,“媽媽的味道”常常讓他垂涎欲滴,至今仍然忘不了,“就是那種鄉里土菜,原汁原味,香噴噴的!”長大后,他自己也喜歡琢磨“吃”。現在的老向,雖然平時并不用在店里下廚,但回家做菜仍然手法嫻熟,味道純正。“他追我的時候就是勤快地接我下班,然后做飯給我吃!”周芳略帶羞澀地望著老向,“揭穿”老公當年的“陽謀”:欲獲其心,必先俘其胃。一直到現在,閑暇時間向朝映還總研發“原創菜”。“當然,我只負責出思路,然后與廚師溝通好,讓他們去完善。”向朝映說。
既然敢打出“不一樣”的招牌,想必定有“不一樣”的美食體驗。向朝映“不一樣”的地方首先就是“原材”。“我堅持用好食材!”原則上,他飯店里的瘦肉用的梅花肉,肥肉必用中五花肉,排骨全用精仔排,牛肉則用雪花肉,牛尾要用土牛尾,魚就用1.5公斤以上的鴨嘴翹……為了確保食材的正宗,老向堅持自己親自到市場去采購。為了那一道招牌菜“帶皮驢肉”的純正與鮮香,他寧愿每公斤多花六七元也要到易俗河“千里牛場”去進貨,因為那里的驢“吃草,不喂飼料,能吃出真正的驢肉味”。他還有一個食材基地,家人們幫他養黑山羊、藏香豬,種蔬菜。他對食材的追求似乎有一種偏執,“如果連自己這一關都過不了,這菜我寧肯不要!”
![]()
媽媽親手種的菜,有不一樣的“媽媽的味道”。(記者 李新輝 攝)
向朝映的第二個“不一樣”來自他對“原味”的追求。“雞就要有雞的味道,魚就要有魚的味道。”老向說,“原汁原味才是做菜的理想境界!”為此,他摒棄當下不少飯店流行的重鹽大辣外加雞精、味精一股腦投放的做法,精耕細作每一份食材。他家的“特色蒸仔排”這道菜,就不允許亂放調料,用高壓鍋蒸上二三十分鐘,直到蒸出“鍋氣味”;他家的干蒸土雞同樣拒絕非天然的調料,在蒸柜里從上午9點蒸到下午6點,直到將雞肉的鮮味完全蒸透……老向透露,他敢于不放或盡量少放調料的底氣仍在于第一個環節——食材足夠好,“不然,別說原味出不來,肉早就蒸爛了。”
向朝映的第三個“不一樣”則是“家的感覺”。“吃飯不僅僅是享用美食的味道,更是享受一種家的溫馨!”他就想把飯店打造成湘潭人的“家宴”場所,讓人一進門就能感受“家的溫度”。他給“不一樣小廚”的定位是,大家都消費得起、吃得隨意的好店子。在他店里,臘肉全部由自己熏制,米飯、茶水、紙巾和打包盒都是免費供應,碰到一些需要幫助的客人,店里的每一個人都會伸出援助之手。每年,他至少要請市福利院的孩子們到店里來免費吃一頓“大餐”,讓他們感受“家”的美好。“家”的美好感覺吸引一眾食客,現在,到店的消費者中僅回頭客就占約八成。
“不一樣小廚”,還真有點不一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