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伙,仿佛一夜之間,美澳就要在稀土領域“自立門戶”了?可隊長看完這份協議,只有一個字:“虛”,兩個字:“算計”,三個字:“玩得狠”。
先說那個最唬人的數字,85億美元,聽起來是不是很豪橫?仿佛美澳要砸錢建一條從礦坑到芯片的完整產業鏈?可真相是,這壓根不是實打實的投資,而是一個“合作意向框架”。
![]()
什么意思?就是“我們打算投”,但錢在哪?誰出?怎么花?全沒定。白宮說“未來6個月投資超30億”,澳大利亞說“兩國各投超10億”,數字對不上,口徑不統一,明顯是“各說各話”。
更諷刺的是,美國進出口銀行承諾的22億美元融資,其實是7份意向書的總和,還得靠“撬動民間資本”來填坑,需撬動50億民間資本才能落地,五角大樓實際撥款,只是“零頭”。
說白了,美國想用“政治承諾”換“產業主導權”,澳大利亞想用“資源抵押”換“安全保護”,但誰都不想先掏錢。這哪是合作?這是“互相畫餅,看誰畫得圓”。
![]()
而且,美國和澳大利亞想“去中國化”,核心邏輯卻是:中國靠資源壟斷卡脖子,他們自動忽略事情的關鍵所在,中國在稀土領域的優勢,從來不是“有礦”,而是“會煉”。
全球稀土儲量,澳大利亞也有3%-4%,越南、巴西、美國都有礦,可為什么全世界還得找中國買?因為中國是全球唯一能提供17種稀土金屬全鏈條供應的國家,從開采、冶煉、分離、提純,到磁材、器件、終端應用,中國已經形成了閉環。
更關鍵的是技術壁壘,全球439項獨家萃取專利,中國占絕大多數;2025年新增稀土專利,中國企業拿下82%,美國僅7%;中國今年實施的稀土技術出口管制新規,已將開采、冶煉、回收等全環節納入管控。
![]()
而美國呢?連重稀土分離產線都沒有,五角大樓想建個年產100噸的鎵廠,還得靠澳大利亞供礦、中國技術繞道。更別提環保問題了,美國環保法規嚴,社區抗議多,建廠審批動輒三五年起步。
澳大利亞確實有礦,稀土儲量全球前五,鋰、鈷、鎳也不少。可問題是,它90%的稀土礦,得運到中國來加工。加工完,再賣回給它自己用,這不是笑話,是現實。
協議還拉上了日本,號稱要建“稀土三角聯盟”。可日本自己什么情況?看2024年數據,日本稀土類金屬進口量中63%來自中國,其中重稀土進口依賴度達100%。它哪有能力幫美澳建產業鏈?最多出點錢,買點礦,再轉手賣給中國加工。
![]()
這哪是聯盟?“抱團取暖”只會越抱越冷。所以,這種口號式戰略,注定是“雷聲大,雨點小”,熱度一降,項目就涼。
中國敢打稀土牌,不是因為某一個環節的優勢,而是全產業鏈的優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