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教育,看起來學校占據主導權,但家長有對學校的監督權。在監督權范圍內,家長對學校教學節奏的影響,還是很大的。
近些年,大家也發現學校多了很多規矩。家長動不動就要填寫調查問卷,寫心得報告,釘釘打卡就是其中之一。
但大多數家長都是抱怨一下,很少有出現強烈反對情緒的,畢竟配合學校的規章制度,也是為了孩子好。
![]()
“求求你們取消釘釘打卡!”家長下跪求校長,相關部門出面回應!
有些家長情緒比較容易激動,激動之后,事情就會變得比較嚴重。浙江臺州一小學門口,家長下跪求校長:“取消釘釘打卡”。
事情很快就引起了大家的關注,不少家長加入訴苦陣營。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動不動就要求釘釘打卡,真的很累人。
![]()
還有家長覺得,學校各種打卡、小報等等折騰家長,本質上就是形式主義。每天盯著孩子寫作業,就已經很辛苦了,現在還要打卡、上傳、訂正。
對于家長來說,上班要打卡,下了班還要給孩子打卡。有些學校還會通過釘釘,布置很多事情,打卡就像一個枷鎖,將家長和學生牢牢拴住,然后定點加以“鞭策”。
隨著事情的發酵,學校和相關部門也介入調查,希望能夠緩解家伙的情緒,于是,我們得到了這樣一個答案!
![]()
原來,家長根本不是跪著求校長,取消釘釘打卡。而是在早上送孩子上學時,孩子忘帶了水壺,家長在校門口大聲呼喚孩子未果后,情緒激動之下做出了跪地的行為。
有其他家長說,這位家長平時就比較容易,出現一些情緒過激的行為。至于學校的釘釘打卡,一直以來都沒有強制性的規定。
釘釘在該校僅僅是作為發布通知、日常溝通、反饋作業完成情況,和共享學習資料的一個家校溝通工具。
![]()
事情水落石出之后,仍然未能平息,因為雖然事情和釘釘打卡沒關系,但很多家長卻實打實的被釘釘打卡所困擾。
釘釘打卡,不應該成為家長的負擔
有家長說,他們學校要求家長,每天進行多次特定內容的打卡,比如:每天兩次的“暑期安全提醒”打卡。
沒有未按時打卡的學生,還會被老師在班級群直接點名或電話催促。這導致一些家長和老師認為其流于形式、加重負擔,實為轉嫁責任。
![]()
此類打卡要求,還催生了一些光怪陸離的現象。比如,“空牛奶盒回收”、“空筆芯環保作業”、“廢紙回收完成作業”、“手抄報代畫代做”等業務。
這些繁瑣,又超出孩子實際心智能力的作業,最終都落到了家長身上,無奈之下他們只能求助“專業人士”。
學校的這些零零碎碎的任務,常常讓一個家庭雞飛狗跳。有些地方將教師績效,與打卡完成率掛鉤,或者學校通過釘釘數據,生成量化評估報告,導致教育質量評價,被簡化為冰冷的數據統計。
![]()
筆者寄語:
面對這些問題,教育管理部門早在2021年4月,就直指學校作業質量不高、功能異化等突出問題,并明確提出要健全作業管理機制。
一些地方也出臺了具體規定,要求不得布置“打卡式”作業、上傳學習視頻。長沙市教育局也下發規定,同樣要求教師不得布置“打卡”式作業、不得強制要求家長評改作業。
![]()
教育部在部署暑期安全工作時,也特別提醒要避免頻繁打卡等,形式主義做法。希望各地區學校,抓緊時間落實。
(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若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