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黑龍江雪景 供圖 CFP
本文為《中國審判》雜志原創稿件
文 | 本刊記者 花蕾 通訊員 陳樂樂
黑龍江省樺川縣城內,1.05千米的一級網管溝、18千米的二級網管溝改造工程正在加緊施工。這項總投資超過3186萬元的供熱老舊管網改造項目,要趕在嚴寒來臨前完成。很難想象,2024年這里經歷了一場與時間賽跑的“保暖戰”。
2024年11月,黑龍江省樺川縣氣象部門緊急發布寒潮預警,氣溫下降至零下30攝氏度。寒風卷著積雪掠過縣城的街巷,一場關乎7萬人取暖的“民生大考”悄然來臨。縣域內承擔核心供熱職能、覆蓋64.5%供熱面積的樺川協聯生物質能熱電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協聯熱電公司”),因長期經營不善陷入資不抵債的境地,正式向樺川縣人民法院申請破產。一場企業的破產危機,隨時可能轉化為威脅縣域民生的公共難題。
危急時刻,樺川法院沒有就案辦案,而是在佳木斯市中級人民法院統籌指導下,將司法審判與民生保障、區域穩定緊密結合,積極聯動縣委、縣政府及住建、應急、民政等多個職能部門,構建起“司法主導、行政協同”的工作模式。經過34個日夜,該院高效完成企業重整工作,不僅成功化解這場足以影響全縣的區域性供熱危機,更以實踐驗證了“樺川路徑”的可行性,詮釋了新時代人民法院為大局服務、為人民司法的使命擔當。
01
關乎民生的司法抉擇
2024年11月4日,協聯熱電公司的破產申請書被送至樺川法院立案庭。承辦法官張鳳新翻開案件材料,一組數據勾勒出企業的危機全貌:企業賬面負債高達6億元,資產負債率突破213%,早已資不抵債,符合破產清算的法定條件。不同于普通企業,協聯熱電公司作為樺川縣主城區的核心供熱企業,其供熱管網連接著千家萬戶。一旦因清算程序導致供熱系統停擺,2.7萬戶居民將面臨無暖可用的困境,極有可能引發民生矛盾與社會不穩定因素。
“這不是一起簡單的破產案件,它直接關系著7萬人民群眾的基本生活,容不得半點馬虎。”在案件調度會上,樺川法院黨組書記、院長吳海鵬的話擲地有聲:“我們必須在法律框架內找到保民生與促重整的平衡點,絕不能讓人民群眾受凍。這不僅是法院的職責,也是對人民群眾的承諾。”
案件上報后,佳木斯中院立即選派資深法官組成指導組,通過視頻會議、實地調研等方式參與案件研討。指導組明確指出,涉供熱等公共服務類企業的破產案件,需優先考量社會公共利益,避免因機械辦案引發民生風險,同時從法律適用、程序推進、府院協同等方面提出具體指導意見,為案件處理方向提供關鍵參考。
案件合議庭隨即召開緊急會議,圍繞案件處理方向展開激烈討論。部分法官從程序正義角度提出,按照法定流程推進破產清算程序,既能在法律規定的時限內結案,也能避免重整程序可能引發的風險。多數法官則認為,雖然清算程序速度快,但極有可能影響民生——供熱系統將徹底癱瘓,居民失去取暖保障。一旦供熱管網等設施長期閑置,后續恢復難度極大,甚至可能造成區域性公共服務體系的崩塌。
經過多輪研討與實地調研,樺川法院確立了以重整促重生的審判思路,決定通過司法力量幫助企業擺脫困境。與此同時,該院啟動兩項關鍵舉措:第一,對協聯熱電公司適用預重整程序,依據樺川法院《關于企業破產案件程序指引》中的預重整工作規范,在正式進入破產重整程序前,提前開展債權核查、資產梳理、職工信息登記等工作,為后續正式重整程序壓縮了周期、減少了阻礙;第二,立即聯合縣委、縣政府成立保供熱應急協調小組,將司法程序與行政保障無縫銜接,讓司法審判的專業性與行政部門的資源調配能力形成合力,構建起"司法主導、行政協同"的工作模式。
02
“1+8”應急體系
保供熱應急協調小組由樺川縣委副書記、縣長李水泉擔任組長,樺川法院、縣住建局、縣應急管理局、縣民政局等8個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構建起“1個領導小組統籌指揮+8個職能部門分工協作”的聯動架構,將應急保障與重整工作推進同步部署、落實,確保每一項工作都有部門負責、每一個環節都有專人跟進。
應急保障的“第一戰場”是燃料供應。這也是維持供暖的核心所在。彼時,協聯熱電公司已拖欠32家燃料供應商貨款累計5000萬元,供應商不再信任協聯熱電公司,紛紛開始停止供貨。在公司倉庫內,煤炭庫存量僅夠維持7天供暖需求。一旦公司徹底失去后續燃料供應,停暖將在一周內成為現實。
危機近在眼前。協調小組立即制訂雙線應急方案,從行政保障與司法推進兩個維度發力。一方面,由政府部門牽頭,緊急從周邊煤礦調運2000噸備用煤炭,確保短期供暖燃料需求;縣應急管理局同步啟動備用熱源預案,協調3家備用熱源企業簽訂《應急供暖補充協議》,明確若協聯熱電公司出現設備故障或燃料斷供導致無法正常供熱,備用熱源企業將即時補位;縣民政局則迅速開展特殊群體排查工作,組織社區工作人員逐戶走訪全縣低保戶、孤寡老人的居住情況,提前籌備300套電暖器。另一方面,法院負責組建3個專項工作組,直接進駐企業全面核查財務數據、梳理債權債務關系、登記固定資產與供熱設備狀況,同時分別與企業管理層、職工代表進行溝通,了解生產運營難點與職工訴求,為后續重整計劃奠定基礎。
“每天晚上7時,我們準時召開調度會,各部門通報當天工作進展、對接次日需求,遇到問題當場協商解決,確保每一項舉措在法治軌道上推進,每一個環節不脫節、不拖延。”承辦法官張鳳新回憶起當時的工作場景,仍然歷歷在目。這種依托府院聯動機制建立的“司法+行政”模式,不僅成功化解即時性燃料危機,更用高效的協同配合為重整工作爭取時間,避免案件陷入僵局。
03
破解燃料斷供的創新之舉
燃料供應商的態度不僅直接決定著供暖能否持續,還影響著重整程序的推進。彼時,最大供應商某燃料公司因欠款未能及時結清,負責人趙某多次揚言要停供止損。最小供應商則是一對經營秸稈收購站的夫妻,協聯熱電公司拖欠夫妻倆12萬元貨款。這筆錢不僅是他們過去一年的主要收入,還關系著來年春耕種子、化肥的采購資金問題。
“必須拿出讓供應商信服,且兼顧各方利益的方案。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保住供熱生命線,讓重整程序順利推進。”張鳳新帶領團隊連續3天駐扎在協聯熱電公司財務室與生產車間,核查近3年的采購臺賬、能耗記錄、供熱面積變化數據,精準測算出企業每日燃料消耗的臨界值、設備改造后的節能空間,用翔實的數據為制訂方案提供支撐。
2024年12月9日深夜,經過多輪推演與論證,合議庭創新推出股東借資代償轉股方案,由協聯熱電公司原股東先行拆借5000萬元,專項用于支付供應商欠款。待企業重整完成后,該筆資金按評估價轉為重整后企業的股權。此舉既避免企業股權因過度融資被稀釋,保障原股東的合理權益,又讓供應商消除后顧之憂,實現供應商止損、企業續存、民生保障三方共贏局面。
方案確定后,樺川法院干警與協調小組成員開始逐戶走訪供應商。面對情緒激動的趙某,張鳳新沒有急于解釋方案,而是拿出一張標注著學校、養老院、醫院位置的供熱范圍圖,輕聲說道:“趙總,這些地方住著老人、孩子和病人,要是停暖,他們怎么熬過寒冬?我們想和您一起找一個共贏的辦法,既能解決您的欠款問題,也能保住人民群眾所需暖氣。”趙某看完協聯熱電公司出具的還款協議書,以及重整后公司的經營規劃時,紅著眼眶說:“我信你們。”最終,所有供應商同意暫緩追討欠款,燃料供應源得以穩定。供暖生命線得以徹底保住。
04
34天的“樺川速度”
進入正式重整程序后,樺川法院與協調小組掛圖作戰,將重整任務分解為債權申報、戰略投資人引入、重整計劃制訂、債權人會議表決4個關鍵階段,明確每個任務的時間節點、責任部門與工作要求,并制作成重整進度表張貼在協調小組辦公室。每日更新進展、每周匯總復盤……該院與協調小組以高效協同創下破產重整的“樺川速度”。
戰略投資人的引入,是協聯熱電公司重整成功的關鍵,也是最難的一關。協調小組經過前期篩選,將目標鎖定為本地物流龍頭企業——順發物流公司。該企業實力雄厚且有參與公共服務項目的經驗,對縣域經濟情況熟悉。但是,在初次接觸時,順發物流公司僅愿意出資5000萬元,認為協聯熱電公司債務規模過大且供熱行業投資回報周期長、投資風險較高,拒絕全額注資。談判一度停滯。
為打消順發物流公司的顧慮,樺川法院干警與縣發改委專家組成聯合工作組,5次登門與順發物流公司管理層溝通,并結合該縣城市發展規劃,用數據論證縣域供熱市場前景:“未來5年,樺川縣城將新建2個住宅小區,供熱面積預計增加30%。企業完成設備改造后,能耗降低,收益會保持穩定增長。”經過多輪數據論證、前景分析與實地考察,順發物流公司終于同意注資1億元,為協聯熱電公司注入“重生血液”。
債權人會議表決,是重整程序的最后一道關卡,也是各方博弈的關鍵環節。線上債權人會議召開時,曾多次陷入僵局。部分小額債權人因債權金額較小,擔心重整計劃中的清償比例低、清償周期長,堅持要求拍賣企業設備以快速收回資金;銀行等大額債權人則擔憂重整周期過長影響資金流動性,對重整計劃中的分期清償方案持反對意見。
“大家可能沒意識到,協聯熱電公司不僅是供熱企業,其生產用電與縣城電網緊密相連。一旦企業進入清算程序,供熱系統將癱瘓,變電站設備在零下30攝氏度的低溫中無法正常運行,整個樺川縣電力供應將受到影響。”關鍵時刻,國網樺川供電公司代表的發言打破了僵局。在場的債權人終于意識到,重整協聯熱電公司不僅關乎自身權益,更與縣域公共服務穩定、人民群眾基本生活息息相關,清算絕非最優選擇。
在隨后的7輪談判中,法官團隊采取分組溝通、分類施策的方式,對100萬元以下小額債權,承諾優先保障清償比例,一年內清償80%債權;對100—500萬元的債權,承諾兩年內清償60%債權;對500萬元以上的債權,承諾三年內清償50%債權,并按銀行同期利率計息。
一次持續到凌晨2點的談判中,某銀行代表拍著桌子,情緒激動地說:“我們不可能同意延期。”為打消銀行等大額債權人的顧慮,法官團隊詳細測算清償差異,耐心解釋道:“咱們算一筆長遠賬。若協聯熱電公司重整成功,您的債權不僅能全額收回,還能繼續享受企業后續的信貸業務收益;若直接清算,企業資產被拍賣后,銀行不僅無法收回全款,還會產生壞賬,勢必對銀行業績造成一定影響。”最終,所有債權人一致同意階梯式清償方案,重整計劃以高票通過。
“這起案件的成功,關鍵在于我們始終把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在法律框架內創新審判機制,用司法溫度融化破產‘堅冰’。”吳海鵬道出了案件破局的核心邏輯。從“預重整+簡化審”打破程序桎梏,到“司法主導+行政協同”凝聚多方合力,再到股東借資代償轉股方案破解供需僵局,34天的晝夜攻堅,不僅為涉民生企業破產審判提供可復制的操作范式,更重塑了破產案件審理的價值內核——破產審判不應是企業消亡的終點,而應是盤活資源的起點。司法不僅要守住程序正義的底線,更要主動扛起保障民生福祉、護航區域發展的責任。
當樺川縣城街頭的積雪漸次消融在暖冬的晨光中,當居民家中暖氣片持續傳遞著穩定溫度,當協聯熱電公司廠區重新響起機器的平穩運轉聲,這份“司法暖冬”的答卷,早已超越了個案審判的范疇。
本期封面及目錄
![]()
![]()
![]()
<< 滑動查看下一張圖片 >>
《中國審判》雜志2025年第19期
中國審判新聞半月刊·總第377期
編輯/孫敏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