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有沒有家長關注到,最近很多學校的課間時間從10分鐘延長到了15分鐘。
據(jù)統(tǒng)計,去年秋季學期開始,北京、上海、江蘇、福建、江西、湖南、重慶等地全面啟動了“課間15分鐘”微改革。
今年2月,江蘇省教育廳下發(fā)文件,明確全省義務教育學校保證學生每天綜合體育活動時間不低于2小時,課間活動時間15分鐘。
與此同時,體育在中考中的分量也變得越來越重。
除了跑、跳、投等傳統(tǒng)項目,身高與體重標準(BMI)也正式納入考核,并在一些地區(qū)直接影響到中考分數(shù)。
![]()
圖源網絡
面對這些變化,有的家長開始為孩子點起了“體育外賣”,從幾十到幾百不等:
只需在手機上下單,教練就會準時帶著器材上門,在小區(qū)空地上帶著孩子訓練跳繩、跑步,針對性提升體育成績。
不過,這些看似新鮮的現(xiàn)象,其實并不突然,而是“雙增”政策帶來的持續(xù)影響。
可能有些家長看到這里就有些納悶了,聽說過“雙減”,但這個“雙增”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其實,早在“雙減”政策推出時,教育部就同步提出了“雙增”政策,具體指的是:
一增學生體育、藝術、戶外運動和勞動的機會;
二增體育、美育課外培訓的供給。
它和“雙減”如同一體兩面,共同指向孩子更全面的成長。
然而,也有家長擔憂,“雙增”是不是會催生出新一輪的教育焦慮和內卷?
孩子的全面成長,到底需要怎樣的教育?
![]()
1
從“雙減”到“雙增”:
教育正在“換軌道”
如果說“雙減”是為狂奔的教育內卷踩了一腳剎車,那么“雙增”,就是在為孩子們的成長鋪設一條全新的軌道。
NO.1
“雙增”,不只是多跑兩圈
乍一看,“雙增”好像就是多上幾節(jié)體育課、多報幾個興趣班。
但它的意義,其實深遠得多。
它關乎兩件重要的事:孩子的時間應該用在哪兒,以及什么才算真正的成長。
“雙增”的“一增”,是給在校時間“換內容”。
“雙減”減出來的時間,不再是等著被習題填滿的空隙,而是明確留給了體育、藝術、勞動。
孩子們終于可以在學校里喘口氣,去流汗、去感受美、去接觸自然、去動手嘗試。
![]()
圖源網絡
“雙增”的“二增”,是給校外選擇“開綠燈”。
這一增,回應了很多家長“雙減之后不知該帶孩子做什么”的困惑。
政策明確鼓勵體育、美育類培訓發(fā)展,等于是為素質教育“正名”。
它希望提供更多優(yōu)質的興趣班選擇,支持孩子在學科之外,找到自己真正喜歡和擅長的事。
說到底,“雙增”是想用有意義的活動,填滿“雙減”后多出來的時間。
NO.2
不只關心分數(shù),
更在乎“你是什么樣的人”
“雙增”不是一個孤零零的政策,它其實是一個清晰的信號——我們的教育,正在從“只看分數(shù)”悄悄轉向“看重整個人的成長”。
體育和美育,不再是“配角”。
還記得以前“體育老師總生病”的那個梗嗎?
現(xiàn)在,這種情況正慢慢成為過去。
體育成績被實實在在地寫進中考總分,有些城市甚至占到50分、70分。
美育也被納入綜合素質評價,有些大學在招錄時還會看孩子的藝術特長。
編程和AI,也不再只是“興趣”,而是新時代的“基礎課”。
教育部認可的競賽項目中,編程類占了大多數(shù);新課標中也加入了跨學科主題,很多城市把編程和人工智能設為必修內容。
國家更是明確提出,2030年前要讓AI教育走進大多數(shù)中小學。
![]()
![]()
圖源網絡
這些轉變,看似平靜,卻是一場真實的教育升級。
它們把運動習慣、藝術感知、科技思維等等過去我們認為“不那么急”的素養(yǎng),變成了教育中實實在在要培養(yǎng)的能力。
說到底,是希望我們和孩子都能早一點意識到:
成績固然重要,但一個健康、有趣、能適應未來的人,才是教育真正想培養(yǎng)的孩子。
2
“雙增”落地,也有煩惱
好政策要真正落地,并不容易。
在“雙增”推進的過程中,學校、家長和孩子,其實都遇到了新的難題。
NO.1
學校兩難:想動,卻動不起來
政策鼓勵學校開足體育美育課、保證戶外活動,聽起來特別好。
但很多學校,特別是資源不太夠的地區(qū),卻面臨著“想辦辦不了”的現(xiàn)實困境。
第一,缺老師、缺器材,是硬傷。
全國中小學體育老師的缺口還很大,預計到2025年仍缺12.7萬人。
![]()
圖源網絡
這個數(shù)字背后,是明顯的城鄉(xiāng)差距。
當北京、上海的學校開始玩腰旗橄欖球、開展跨學科體育課時,河南某鄉(xiāng)鎮(zhèn)小學的體育老師卻只能無奈地說:
“全校就3個體育老師,足球這種新課根本開不起來,孩子們只能在操場自由活動。”
這樣的差距,讓“雙增”從一開始就面臨著公平的考驗。
第二,學校也怕“出事”,不敢放手。
因為一旦有孩子磕著碰著,家長問責、輿論壓力都會涌向學校。
為了“零風險”,很多學校寧愿犧牲孩子的活動自由。
![]()
圖源網絡
學校夾在政策要求和現(xiàn)實條件之間,走得并不輕松。
NO.2
家庭新困擾:體育也要焦慮
“雙減”本是為了給家庭減負,可不少家長心里又添了一種新的焦慮——從過去操心孩子補什么課,變成了現(xiàn)在擔心孩子跳多少繩、體重達不達標。
首先,是實實在在的經濟壓力。
體育成績和升學掛鉤后,給孩子找專業(yè)訓練幾乎成了“剛需”。
體育培訓市場一下子火熱起來,價格也水漲船高。
一節(jié)課動不動就要幾百塊,有些“一對一私教”甚至超過800元,所謂的“保過班”更要價數(shù)萬元。
連“體育外賣”——教練上門教學,雖然靈活,每節(jié)課也要一兩百元起步。
不少家長感嘆:
“學科培訓是減了,體育培訓倒成了新戰(zhàn)場。”
![]()
圖源網絡
更讓人緊張的是,競爭已經悄悄提前到了小學。
比如在北京,孩子四年級、六年級的體育測試成績,會直接算進中考總分。
也就是說,如果孩子因為體重超標、跳繩沒練好,在小學體測中丟了分,就相當于“還沒上初中,中考已經落后了”。
這種“一考定分”的方式,讓很多爸媽從孩子小學低年級就開始為體育分數(shù)發(fā)愁。
![]()
圖源網絡
NO.1
孩子的困境:
當運動不再只是為了快樂
在這場由大人們推動的教育改革中,孩子們其實是最有話想說,卻又最常被忽略的一群。
以前的體育課,是孩子們最期待的放松時間,可以盡情跑跳、自由活動。
而現(xiàn)在,體育和分數(shù)直接掛鉤,訓練強度也跟著水漲船高。
成都曾有家長在家長會上激動地說:
“每天讓孩子跑1500米,結果膝蓋都磨出積液了。
這到底是為了健康,還是為了考試?”
在浙江,也有家長投訴學校練得太狠,導致孩子身體不適。
這種不考慮個體差異的“一刀切”訓練,不僅可能傷身體,更會讓孩子從心底討厭運動。
![]()
圖源網絡
政策的初衷是讓孩子“身上有汗、眼里有光”,但執(zhí)行不好,可能變成“身上有傷、眼里有淚”。
他們的身體也許更強壯了,但對運動的那份熱愛,可能還沒來得及點燃,就要熄滅了。
![]()
圖源網絡
3
在“雙增”時代,
我們可以這樣陪伴孩子成長
面對“雙增”帶來的變化,家長們其實不必焦慮。
我們不需要變成全能教練或專業(yè)老師,而是可以做孩子成長路上的引導者。
NO.1
希望孩子成為這樣的人:
愛運動、會思考、有熱愛
“雙增”不是要把每個孩子都培養(yǎng)成無所不能的“超人”,而是希望他們成為身心健康、眼中有光的人。
我們要讓孩子明白,運動真正的價值,遠不止中考那幾十分。
它培養(yǎng)的是堅持、是毅力,是敢于接受挑戰(zhàn)的勇氣。
藝術教育也不是為了考級拿證,而是給孩子多一扇感受美、表達自我的窗。
勞動實踐,則是讓孩子在動手中學會負責、體會創(chuàng)造的快樂。
而我們要做的,是讓運動、藝術和勞動回歸生活本身。
比如周末一起去爬山、一起做頓飯、一起看部好電影或者整理房間。
![]()
圖源小紅書用戶@小芒種加油呀
一個理想的孩子,不一定是分數(shù)最高的,但應該是愛運動、有主見、對世界保持好奇和熱愛的人。
而家庭,就是培育這些品質最溫暖的土壤。
NO.2
從小做起,讓成長融入日常
好的教育理念,最終要落在每一天的生活里。
面對“雙增”,我們不必急著報班或增加負擔,恰恰相反,我們應該把教育的重心拉回生活本身。
通過早期的陪伴和用心的引導,在尋常日子里為孩子打下受益一生的基礎。
比如,很多能力的培養(yǎng)是有“黃金期”的。
像控制體重、學好跳繩、多去戶外活動,這幾件看似簡單的事,卻是孩子整個小學初中階段性價比最高的投資。
有位家長曾感慨:
“小學欠下的運動債,到初中想補都不一定補得回來。”
確實,幼兒園和小學階段時間比較寬松,正是養(yǎng)成運動習慣、保持健康體型的關鍵時期。
比如跳繩,它不僅是體測的“加分項”,更能鍛煉孩子的協(xié)調性、耐力和心肺功能,為所有運動打下好基礎。
![]()
圖源網絡
而保持健康的體重,不只是為了中考不扣分,更是為了讓孩子遠離肥胖的困擾,真正享受運動的樂趣。
“雙增”并不是要掀起新一輪“內卷”,而是想為孩子找回那些本該屬于他們的童年。
作為父母,我們能做的最好的事,或許不是搶最貴的“體育外賣”、不是緊盯著體測成績單,而是和他們一起:
在真實的生活中感受運動的暢快、藝術的滋養(yǎng)和勞動的踏實。
參考資料:
[1]小魚研究員-90%的人不知道,教育部抓雙減的同時發(fā)布過雙增政策
[2]光明日報-讓孩子“身上有汗,眼里有光”!
[3]小玩子-國家喊你減肥了!孩子體重不達標將直接影響中考體育成績!
[4]央視網-教練送課上門!體育外賣究竟“香不香”?
[5]外灘教育-上門體育生,被雞娃家庭搶爆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