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麗江古城北端,藏著一處連本地人都鐘愛的秘境——黑龍潭公園。這里不僅是古城的“水心臟”,更是一處同時收錄了明清建筑、納西文化與玉龍雪山倒影的人文勝境。
![]()
麗江黑龍潭公園(又名玉泉公園),坐落于麗江古城北象山腳下,是麗江水系的源頭,也是遙望玉龍雪山的絕佳之處。清代始建的龍王廟獲敕封“龍神”后得名,如今成為自然奇觀與納西文化交融的秘境。
![]()
園內潭水清澈,能清晰倒映出玉龍雪山十三峰的雄姿,納西古建筑錯落點綴其間。郭沫若先生那句“龍潭倒映十三峰,潛龍在天;玉水縱橫半里許,墨玉為體”,正是其詩畫交融的傳神寫照。
![]()
黑龍潭始建于乾隆二年,歷經嘉慶、光緒兩朝的敕封與多次重修,從最初的“玉泉龍王廟”,逐漸成為名載《中國名泉》《中國風景名勝》的“黑龍潭”。
![]()
如今,它已然成為麗江一張亮眼的文化與自然名片。走進這座承載著麗江歲月故事的公園,諸多景致與建筑都在無聲訴說著過往的傳奇。
![]()
這些古建筑,本身是歷史的見證,更是構成經典畫面的元素。公園正大門文明坊,始建于清光緒十六年,前身為古城文廟的牌坊,1966年移建至此,坊前的四尊明代石獅原立于木府忠義坊,頗具歷史韻味。坊上“黑龍潭”三字,由云南省書法協會原會長、納西族書法家李群杰題寫,筆力蒼勁。
![]()
五鳳樓為明代遺構,原建于白沙福國寺,1979年遷建于此,精巧的建筑結構搭配絢麗彩繪,將古代工藝之美展現得淋漓盡致;得月樓則以其三重檐鉆尖頂的精巧結構,成為建筑藝術的代表,彩繪繽紛、縷雕傳神,每一處細節都值得細細品味。
![]()
而這些飛檐畫棟,一旦與山水相融,便幻化出麗江的標志性影像。進入公園,潭水澄澈如鏡,五孔橋橫跨湖面,亭臺樓閣、青山綠樹與玉龍雪山的身影在湖面交相輝映,“龍潭映雪”成為麗江經典畫面,是游客們爭相打卡的熱門取景地。
![]()
而當冬春季飛雪飄落,“龍潭映雪”的畫面更添神韻。雪后的黑龍潭公園更似仙境,象山被白雪裝點,樹木銀裝素裹。納西族風格的樓閣飛檐翹角,屋頂覆蓋著皚皚白雪,色彩艷麗的亭閣在白雪的映襯下,更顯古樸雅致。整個場景仿佛一幅水墨畫卷,將自然山水與人文建筑的美融合得恰到好處。
![]()
相傳黑龍潭龍王為赴老君山龍女之約,每逢春季便懈怠治水偷偷幽會,導致潭水下降。這個納西族口耳相傳的浪漫故事,為清冽的潭水添了一抹旖旎色彩——原來連龍王也難逃愛情的“甜蜜魔咒”!
![]()
“十一”黃金周期間,“夜游黑龍潭·納西文化主題藝術節”開啟,一直持續至10月20日,每晚18:00-22:00免費向本地市民和游客開放。從玉河走廊開始,有精彩的納西文化快閃。到公園內,則有“游龍在天”水幕大秀生動再現“日照金山”,還有茶馬古道馬幫史詩動態演繹與民族打跳活動。
![]()
公園門票為免費。但麗江市以外的外地游客需繳納50元的麗江古城維護費(7天內有效),入園時需攜帶繳費憑證以備查驗。
![]()
來到云南,來到麗江,在黑龍潭遇見雪山與歷史對話,感受人文與自然的交融,每一處景致都在訴說著獨屬于麗江的浪漫與故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