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關鍵舉措。近年來,宿遷堅持規劃引領,強化系統思維,以片區化布局為骨架,以資源稟賦為根基,在生態與產業、鄉土與城市的融合中,加快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邁出了鄉村振興的堅實腳步。
![]()
在宿城區蔡集鎮牛角社區,一排排兩層小樓錯落有致,一條條道路干凈整潔。從“泥路臟塘、產業空白”到年接待游客超 80萬人次、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萬元的宜居宜業和美鄉村,這里只用了短短幾年。牛角社區位于黃河故道旁,地理位置加上資金不足等原因,讓這里長期處于發展洼地。2020年,當地明確了牛角社區 “農業+公園”的和美鄉村發展定位,并納入黃河故道生態富民廊道、國家農業公園等全域規劃。通過政府主導、國企參與、社會資本合作的方式,籌措資金實施水環境修復。
![]()
“我們堅持不搞大拆大建,不做表面文章,不超出地方財力,不違背群眾意愿,不突破政策底線的‘五個不’原則。因村施策,堅持微改造、精提升,讓群眾看得到變化,留得住鄉愁。”宿城區委副書記譚永恒說。
![]()
“五個不”原則獲得了村民的普遍支持,在政府主導下,牛角社區與附近的田洼村合并為 “牛角片區”,實現了12平方公里內的資源統籌,擺脫了過去“碎片化治理”的困境。同時,在村里見縫插針建公園,一戶一策改農房。面貌煥然一新的牛角社區還利用近郊區位優勢,建成了110萬平方米設施農業和高標準農田,打造城市的“菜籃子”,并大力發展果蔬采摘、田園研學、休閑度假等新業態項目。如今,這個人口不足5000的蘇北小村,村集體經濟年收入達228萬元,較和美鄉村建設前增長82.5%。
![]()
“農房改造以后,環境優美,體育生活設施都很健全,我們老百姓來感覺很幸福。”宿城區蔡集鎮牛角社區居民蔡萬民說。
![]()
“下一步,我們重點圍繞寵物經濟來發展,帶動我們的鄉村振興發展。”宿城區蔡集鎮牛角社區黨委書記吳沅鍇說。
![]()
農旅融合的和美鄉村發展模式,不僅豐富了田園經濟業態,增加了農民收入,還吸引了一大批青年返鄉就業創業。
![]()
“我在外地做生姜產業已有16年,今年我們回來只是小試了一下,大概種了100畝。這邊政策配套,給我們提供的服務,都讓我們覺得特別滿意。”返鄉創業“新農人”王志成說。
![]()
目前,全市已創成省級和美鄉村150個,特色田園鄉村58個,宿城區黃河故道北部國家農業公園片區、泗陽縣黃河故道南部生態富民片區等4個片區納入首批省級和美鄉村片區。今年,我市還將培育和美鄉村90個,進一步擦亮江蘇生態大公園的底色。
![]()
“宿遷將在和美鄉村建設中,繼續集成農業農村、資規、水利、交通、生態環境等部門力量,集成高標準農田、四好農村路、山水工程、生態河道等項目資源,進一步實現‘房路水林田產景’一體化提升。”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周沛說。
記者:孫安 姜東汶 謝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