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好成果不僅是做出來的,也是寫出來的。
來源 | 中國教師報
作者 | 武興華
正高級教師,江蘇省新海高級中學教師
江蘇省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特等獎
基礎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1995年9月,我作為新教師走上講臺,開始從事中學思政課教學。作為思政課教師,我引導學生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始終立足課堂開展法治教育研究,發表相關研究文章;再以研究成果反哺教學,通過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循環往復,逐步深化對案例教學、滲透教學、情境教學的理解運用,豐富開展法治教育、弘揚法治精神的實踐方案,凝練形成“弘揚法治的思政課”教學主張與實踐總結。該成果獲江蘇省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特等獎、基礎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并在第四屆全國教博會展出。
作為獲獎教學成果研究報告的撰寫者,我有以下幾點心得體會。
1. 基于成果內涵挖掘的一般性要求
撰寫教學成果研究報告是申報教學成果獎必須完成的一個規定動作。撰寫報告過程中要求撰寫者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統一,從這個角度講,要再現某個時間階段、某個教學單位或某個研究團隊所走過的一段歷程,要呈現具有引領價值的實踐樣態或問題解決方案。
教學成果是經過教學實踐證明,具有實用性、創新性、示范性,對提高教學質量、轉變育人方式產生明顯成效的教改方案,包括學科教學、課堂評價、資源建設與教師發展等方面。基于實用性,撰寫者要基于教學中發現的問題,提出破解熱點、難點問題的方案。基于創新性,撰寫者要從思路新、方法新、結果新等維度闡述教學成果的創新之處。創新之“新”要經得起實踐檢驗,撰寫者應該清楚,成果申報項目應經過2年以上的實踐檢驗,申報省特等獎或者一等獎的項目實踐檢驗期不少于4年。基于示范性,撰寫者要著力于闡述成果在省內外產生的“重大影響”或“重要影響”,如成果曾在某重要會議上交流展示,每年有多少團隊到學校參觀學習,學生獲得多少項榮譽稱號、競賽獲獎以及其他獎項,等等。
撰寫者要科學斟酌選題,反映改革的取向和國家教育長遠發展的關注點。要慎重考慮項目組成員,不要“拉郎配”式臨時組合團隊,應尊重項目的本來面目,項目完成者應是實際參與成員、適合成員和優秀成員。協商確定排序,排序是敏感話題,要反映成員不同的學術地位與貢獻,避免權屬爭議。人員及排序確定之后,根據項目組成員提供的實際材料撰寫報告,嚴謹構建體系,突出主要實踐單位和主要持有人的成果亮點。體系是成果的骨架和靈魂,撰寫時至少要寫到三級標題,通過不同序號體現層次感,如一級標題用大寫漢字加頓號、二級標題用阿拉伯數字加下腳點、三級標題用帶括號的阿拉伯數字,這樣能更好體現成果的嚴謹性,讓邏輯與行文相互支撐,塑造成果應有的深度。
2. 基于成果評審站位的技術性要求
教學成果研究報告是評委評審的依據,要求撰寫者始終站在評委視角思考問題。教學成果研究報告是對教學實踐的反映,但不是對教學實踐的機械反映,要求撰寫者對素材取舍有目的性、選擇性、創造性和概括性,對材料進行必要的加工改造,讓報告客觀真實地反映教學改革的歷程,揭示教育教學的客觀規律,得出教育事業進一步發展所需要的科學結論。
教學成果研究報告要撰寫到能發表的程度,不能寫成一般性工作總結,報告呈現的是嚴謹的邏輯體系,在標題斟酌、框架設計、話語表達等方面要符合高質量的學術規范。撰寫者要有自己的主見,摒棄偏見,對學科專家的批評建議,既要認真揣摩、充分吸取,又要適當取舍、合理揚棄,不必盲從。要充分彰顯項目的亮點、優勢與取得的成就,對已實施的時間、獲得的獎項、形成的方案、產生的影響都要在報告中合理呈現。
撰寫者要致力于讓評委產生三種感受:成果是從教育本土中“長出來”的,與申報人的成長時空相一致;成果是在教育實踐中“做出來”的,揮灑著實踐者奮斗的汗水;成果是在教育反思中“寫出來”的,科研的色彩絢爛過一片天地。以思政課教學成果研究報告撰寫為例,撰寫者要從思政課程寫到課程思政,從學科教學寫到學科教育,反映出從“育分”到“育人”的轉變。撰寫者要多關注所在學校、相關教師與學科團隊的學術動態與專業動向,報告要反映所在學校為成果的培植提供了土壤,相關教師為成果的成長進行了辛勤耕耘,學科團隊為成果的產出給予了強基固本。此外,研究報告要借助模型建構、數據圖表等形式表述成果內容,增強成果的說服力。
3. 基于成果表達嚴謹的規范性要求
教學成果研究報告的規范性主要包括字數要求、結構要求、語言要求、邏輯要求與法律要求五個方面。成果名片不超過500字,過程與方法不超過800字,報告全文不超過8000字,佐證材料不超過1萬字,等等。教學成果研究報告的結構不同于課題結題報告的結構,從“問題的提出”到“解決問題的過程與方法”再到“成果的主要內容”,最后是“效果與反思”,這是教學成果研究報告的常見結構。撰寫者應當找到若干“樣板”并研讀之后再動筆,就江蘇省來說,天一中學、錫山高中、南菁高中的教學成果研究報告各有特色,值得借鑒。
通過研讀近年來的江蘇省獲獎教學成果研究報告,我感受到通常要有三種類型或風格的語言:一是學術化語言,體現基本單元的概念性、邏輯運行的推導性以及思維表達的嚴謹性,使成果表達上升到學理高度;二是敘事性描述,在整體性、系統性和層次性的描述中穿插“某年某月某日某地點某事件”,可以堅實成果的厚度,使材料與主題相互匹配和印證,呈現成果的實踐痕跡,也提供成果的證據鏈條;三是校本化表達,教學成果研究報告要充分體現項目所在單位的個性化語言與獨特的辦學理念,讓成果接地氣。例如,天一中學的“天一科學院”“把課程種在校園里”,南菁高中的“三高合作”“大美育人”,新海高中的“普愛行健”“三質學子”“立凌云之志、行修遠之路、入登高之境”,等等。
此外,撰寫者要遵循基本的邏輯規則,例如層次與層次之間不要有交叉或包含關系,定義項不能直接或間接包含被定義項;論證時不能反復轉移論題,如有的項目寫校史傳承,寫著寫著就寫成了體育競賽,再寫又寫成了實驗操作,導致話題不斷發生轉移,偏離所要論證的主題。
撰寫者還要接受必要的法律約束,掌握著作權法的相關要求,做到事有依據、言有出處、客觀真實,避免虛夸成果價值的語句。尤其在表述“創新之處”時要過濾和淘汰一些不切實際、夸大其詞的表達。我們要有清醒的認識,作為基礎教育領域基層一線的教師個體,能為課程實施、學科建設所作的貢獻畢竟是有限的。撰寫者的時間和精力要放在篩選有價值的實踐方案上,這樣更務實。
好成果不僅是做出來的,也是寫出來的。教學成果的培植與孕育是一個長年累月的積累過程,實踐性是教學成果最為牢固的根基。而教學成果的凝練與表達則是一項高層次的專業技術活動,專業性和技術性是撰寫者不可或缺的能力素養。最后,我提醒撰寫者要反復斟酌每一個遣詞造句。一個符號的遺漏可能會帶來語義反轉,一個主語的誤用可能會犯低級錯誤,為避免這些差錯,撰寫者用于修改的時間應該比用于凝練的時間要多,打磨階段更要多發揮團隊的集體智慧。
歡迎訂閱
《中國教師報》
方式一:郵局訂閱,郵發代號
1-192
方式二:掃描二維碼一鍵訂閱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不錯的話
歡迎【關注】&【星標】&【轉發】
來源 | 中國教師報
編輯 | 皮皮兵不皮
(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