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馬消費 陳曉京
開飯館不如開面館,華南理工大學3位校友11年開出451家遇見小面,證明了這個選擇的正確性。2024年,公司營收規模已超10億元。
今年4月,遇見小面在聯交所披露招股書,日前更新招股書,成為中式面館第一股欲望越來越強。
重慶街邊遍地皆是的紅油小面+現代連鎖機制結合,遇見小面能否叩開資本市場大門?
![]()
急于擴張
廣州遇見小面餐飲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遇見小面)在上周更新的招股書中,再次向外界勾勒出一幅壯闊的藍圖,既要在內地持續下沉,也劍指海外市場。
截至最后實際可行日期(今年10月8日),公司采取直營+特許經營模式,在中國內地22個城市開設了440餐廳,并在香港開設11家餐廳,另有101家新餐廳處于開業前籌備中。截至今年6月,公司直營及特許經營餐廳合計417家。
公司在去年5月進入香港市場,當地多元化的餐飲市場,讓這碗小面經歷了更殘酷的錘煉,同時也為出海積攢經驗。預計今年12月,公司將在新加坡開出首家餐廳。
招股書披露,公司計劃通過現有市場滲透、拓展新市場,繼續擴大在中國及海外市場的業務。2026年、2027年及2028年,計劃分別新開約150家至180家、170家至200家,及200家至300家。
中國民間商業一直有開飯館不如開面館的認知,但面館資金投入不容小覷。公司披露,在中國內地開設一家直營餐廳,前期開支預計70萬元至90萬元,主要是裝修、設備等一次性開支。
截至今年10月,其處于營業中的直營餐廳首次收支平衡期通常為開業兩個月內。不過,平均投資回收周期約14.9個月。
2026年至2028年,公司計劃用于新開直營餐廳投資成本預計1.98億元、2.18億元和2.48億元。2025年1月至10月,已產生開支0.74億元。
盡管開面館比開飯館容易,但虧損依然避免不了。2022年至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公司虧損直營餐廳分別為67家、36家、35家和37家,同期,分別有5家、6家、6家及2家因業績欠佳而關閉。
這并未削弱遇見小面擴張的野心。在此次募資用途中,公司擬將拓展門店網絡、擴大地理覆蓋范圍以及加深市場滲透放置于第一位,用于這方面的資金投入將占4成比例。
這幾年公司開店兇猛,2022年至2024年,分別新開43家、92家和120家直營和特許經營餐廳。
但從現有資金來看,公司啟動的餐廳門店擴張,亟待從資本市場補充“子彈”。截至今年6月,其現金及現金等價為0.50億元,同期,流動資產凈額為-2.55億元。
經營挑戰
隨著中式面館熱退潮,主打川渝風味小面的遇見小面,近年將產品延伸至米飯、冒菜以及小吃等品類,成為中式面館行業里為數不多的優秀分子。
2022年至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公司錄得營業收入分別為4.18億元、8.01億元、11.54億元及7.03億元,年內利潤分別為約-0.36億元、0.46億元、0.61億元及0.42億元。
2022年后,特殊三年帶來的影響逐漸消退,公司經營走上正軌。今年上半年,其營業收入、年內利潤同比分別增長33.8%和95.77%。
在喜人的增長背后,是公司敏感嗅到消費市場的變化,主動降低菜品價格以及為顧客提供更實惠用餐體驗的結果。
通過上述措施,公司吸引顧客增加整體銷售額,使得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總商品交易額及訂單總數大幅增加。以2024年總商品交易額計,其已躋身國內第四大中式面館,擁有市場份額0.5%。
不過,公司的經營效率并未得以提升。
2022年至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直營餐廳訂單平均消費額由36.2元降至32.1元及31.8元,特許經營餐廳由36.0元降至31.8元及30.9元。
自2023年開始,餐廳單日日均訂單呈現下行趨勢,2023年至2024及2025年上半年,直營餐廳單日日均訂單分別為409張、386張及371張,單店日均銷售額分別為13997元、12410元及11805元;特許經營餐廳單日日均訂單為405張、390張及371張,單店日均銷售額分別為13554元、12376元及11493元。
上述同期,公司直營門店翻座率由3.9降至3.8及3.4,特許經營門店分別為3.6、3.6及3.1。
中式面館經營水平的下滑,是整個行業以及消費市場變化帶來的影響,在講求性價比、質價比的市場需求下,陳香貴、和府撈面等都開始在產品上卷價格。在招股書中,遇見小面坦承,慘烈的競爭可能會阻礙自身增加或維持收入及盈利能力。
直營餐廳一直是公司收入的重要來源,以2024年為例,錄得收入10.01億元,占公司總收入的86.74%。
公司的直營餐廳主要開在一線及新一線城市、二線及以下城市、香港地區。一線及新一線城市直營餐廳占公司直營餐廳9成以上,但經營表現一般,2024年其經營利潤率為12.6%,遠低于二線及以下城市的19.3%,即便今年上半年升至14.1%,也低于后者的19.8%。
2023年至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公司整體經營利潤率分別為12.5%、13.3%及15.1%。
高材生賣面
生意做遍不如賣面,華南理工校友宋奇、蘇旭翔和羅燕靈,早已洞悉到一碗小面的魔力,它不僅是廣大人群的生活剛需,也是中式餐飲中一個尚未被連鎖化,乃至證券化的細分品類。
2014年,3人一拍即合,在廣州體育東橫街開出第一家面館,主打川渝風味面食產品,并開始探索重慶小面的標準化。
宋奇早年在肯德基、必勝客和麥當勞等國際餐飲連鎖企業任職,在行業內積攢了不少人脈。面館開設當年,即拿到顧東生200萬元天使輪投資;2015年,公司獲得顧東生和青驄資本的天使輪投資,為打磨商業模型以及產品標準化等提供了助力。
2017年,遇見小面開始走出廣州,首先試水深圳市場,截至今年10月已在當地擁有餐廳100家。
2019年,通過特許經營方式,公司將餐廳開到上海,次年落地北京,逐漸拉開向全國擴張的態勢。并在2023年、2024年分別突破200家、300家餐廳。
在高速擴張中,這碗小面愈發受到資本的認可和青睞。
2016年,九毛九、弘毅投資領投Pre-A輪和A輪投資;2020年A+輪投資,由九毛九和喜家德水餃創始人高德福領投;2021年的B輪及B+輪,由碧桂園創投領投。初步測算,多位投資人及多家機構,已為公司輸血不少于2.7億元。
在諸多資本的助力之下,注定了遇見小面不可能是一碗普通的小面。隨著產品標準化+數字化以及單店商業模型的定型,讓川渝風味小面與連鎖餐飲機制珠聯璧合,正試圖叩開資本市場大門。
IPO前,宋奇、蘇旭翔共同控制的淮安創韜,持有公司約49.04%股權。百富控股子公司奇昕、碧桂園創投旗下匯碧一號及二號、顧東生及九毛九旗下品芯悅谷,分別持有公司股權比例分別為15.44%、9.05%、7.91%和6.5%。
今年7月末,奇昕向魏傳法、杜鳴及顧東生,合計轉讓所持公司1.71%股權,總對價4800萬元。此項將為百福控股(01488.HK)帶來4200萬元的投資收益。奇昕完成股權轉讓后,仍為公司第二大股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