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0月18日,全美50個州爆發全國性“不要國王(No Kings)”抗議活動,數百萬民眾參加了在紐約、芝加哥和洛杉磯等多個城市舉行的抗議集會和游行示威。許多民眾手持“不要國王”、“民主而非君主”等標語,反對和抗議特朗普政府移民、教育以及向民主黨執政州派遣國民警衛隊等政策,指責特朗普搞獨裁。 ?
![]()
![]()
這是特朗普今年1月20日正式就任總統后,美國發生的第三次全國性抗議示威活動。也是繼今年6月全美多地第一次“不要國王”抗議活動后的第二次相同主題全國性抗議示威。有統計稱,相對于今年6月登記的2100場活動,18日當天,全美各地共舉行了2500余場抗議活動,規模更大,參加人數更多。
目前美國左右對立,政治極化,社會撕裂。驢象兩黨在重大國內問題上嚴重對立,無法形成共識。
由于兩黨在醫保問題上拒絕妥協,美國參議院未能通過臨時預算案,美國聯邦政府于?2025年10月1日0時?關門停擺,數十萬聯邦雇員面臨強制休假或裁員,部分公共服務暫停,引起部分美國民眾的不滿,這也是10月18日的抗議示威活動規模空前的原因之一。
盡管特朗普的人品和人格存在問題,其言行按照傳統政治人物標準衡量明顯出格,但其移民政策和反對性別多元化等多項國內政策明顯帶有“撥亂反正”色彩,其基本盤依然穩定在四成以上,因此他和他的團隊至今為止依然堅持其強硬立場和政策,對18日的游行示威活動公開表示不屑。
特朗普17日接受記者采訪時否認自己是“國王”:“他們稱我為國王,我不是國王”。他于當天乘總統專機前往佛羅里達州海湖莊園度周末,說明他并不在乎這次針對他本人的聲勢浩大的抗議活動。
特朗普的忠實跟班,美國國會眾議院議長約翰遜指責“不要國王”抗議集會是“仇恨美國”的集會。特朗普的兒媳也在電視露面公開攻擊參加“不要國王”示威活動的美國民眾。
特朗普團隊于10月18日晚在Instagram發布了一個用AI合成的視頻,視頻中特朗普頭戴王冠、身著國王服飾,站在白宮陽臺上揮手,視頻以戲謔的方式嘲諷當天全美各地的“不要國王”游行集會。
![]()
特朗普本人在18日晚間轉發了一段AI生成的諷刺視頻。視頻中,特朗普頭戴王冠、駕駛戰機,向抗議示威的人群“投放泥漿”。
![]()
順便一提,10月17日,美國《赫芬頓郵報》記者向白宮新聞秘書卡羅琳·萊維特提問為什么把下次雙普會地點選定在布達佩斯,萊維特回復:“你媽定的。白宮通訊聯絡辦公室主任史蒂文·張補充:“你媽。”(Your mom.)
![]()
可以毫不夸張地說,特朗普及其團隊已經拋掉了政治人物的所有體面,把粗鄙玩到了極致。
美國政治頭面人物的如此粗鄙不堪并非自特朗普開始。特朗普在其第一個任期內于2020年2月5日在國會發表國情咨文后,時任眾議院議長的民主黨人佩洛西在眾目睽睽之下撕毀了其講稿副本。
![]()
![]()
今天特朗普及其團隊能夠如此傲慢,完全不顧及公眾影響與形象,說到底也是拜民主黨所賜。民主黨過往的一系列極左政策導致其失去多數選民支持,在2024年大選中在選票總數和選舉人票兩方面都敗給了已被法院定罪的特朗普,而且丟掉了參眾兩院的多數。
民主黨目前仍然是群龍無首一盤散沙,提不出能夠得到多數選民支持的系統的經濟和社會政策,在重大政策議題上基本上被特朗普牽著鼻子走,被動應付。如果這種狀況繼續下去,明年中期選舉民主黨仍然沒戲。
有多個朋友對我表示不能理解美國人怎么會選出特朗普這樣的人當總統,甚至因此認為美國人“墮落了”。我的答復是不要用中國人對政治人物的標準和站在中國人的角度評價美國人和特朗普。民主政治的一大特點就是民眾對政治人物祛魅。在《紙牌屋》等美國的影視作品里,政客基本上都是反面人物。去年大選多數選民不滿民主黨的政策及其推出的候選人。他們認可的不是特朗普的人品,而是他的政策主張。
![]()
可以肯定的是,美國的衰落未必始于特朗普當政,但美國的進一步分裂則肯定是他當政的結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