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朋友從南加州上來灣區找我玩,來到咖啡廳,經常會有印度阿三說悄悄話。
她對此表示不解,為什么每次出門她都會成為眾矢之的,甚至在奶茶店排隊的時候還會被猥瑣碼農偷拍。
我看了眼她精心打扮的穿著,說:在灣區會打扮自己的,不是游客就是抖音博主,不偷拍你偷拍誰?
在北加州,尤其在灣區,一定要有時尚羞恥感。
LA是加州的巴黎,SF是加州的鐵嶺。
![]()
在加州,分辨南加州人和北加州人的方式很簡單:
北加人存款20萬美金以上,每天消費不過20美金,南加州人存款不到2000美金,每天敢消費2萬。
在北加州生活有些年了,我的衣柜逐漸從平民變成貧民,洗手臺上的化妝品幾乎為空,因為出門從來不會焦慮,永遠有人比我穿得更土。
然而要是有人敢說灣區人窮,估計是要被噴成篩子的,但要是說灣區土到爆,甚至會有人點贊:好真實,關注了。
灣區就是這樣,莫名一種時尚的羞恥感籠罩。
當你穿著光鮮亮麗的衣服走在硅谷大街上,別人看你的眼光都不一樣,有種在泰的男洗手間偶遇女伴的既視感。
我甚至親眼目睹過一個日本大媽,在幾個穿露臍裝的小紅書博主探店的時候,溫馨提示妹妹們,注意保暖。
![]()
是這樣的,灣區從來不缺碼農和土包子。你下館子隨便打包一份盒飯,排你前面的都有可能是OpenAI的數據科學家。
在灣區相親,出門洗頭就是最大的禮儀,這也是為什么大家都很看不慣像iChina這種造型極為浮夸的中餐廳,只有硅谷嬌妻和嘴炮VC愛去,真正在灣區生活的碼農們只會把這些場所當笑話。
![]()
在LA就不一樣了,你月入負2000也可以開大G,在車行當小弟也能開瑪莎。
在LA,讀數學畢業也能拍電影,學對比文學也能轉碼當數據科學家。當然,轉碼主要是因為窮。
通宵蹦迪,中午才起,剛在DTLA某處剛開的網紅餐廳露完腿拍完照,又溜達到比佛利去喝下午茶,Instagram上發一杯20美金的生姜果汁,今日健康額又拉滿了。
日落時分,又帶上好幾個小紅書剛認識的小姐妹去爾灣吹海風,繼續脫衣拍照,一天的KPI就算拉滿了。
但在灣區人眼里,這種行為統稱二逼。
![]()
灣區人不太能開玩笑,說他們土老帽,他們說你認知淺薄。南加人沒心沒肺,說他們窮的要死,他們說哈哈是啊。
你跟一個灣區人聊天,他會連續不斷灌輸你這里房價多貴,他的年包多高,他的生活多寡。
你跟一個爾灣人聊天,爾灣人只會“夕陽好好看哈哈哈哈”“牛舌飯好好吃哈哈哈哈哈”“今天喝什么奶茶哈哈哈哈哈”。
![]()
南加州喜玩樂,北加州愛內卷。
走進羅蘭崗的星巴克,10桌里8桌在聊晚上去哪蹦迪,剩2桌回味昨晚的妹妹誰更有味。走進灣區的亞洲餐廳,5桌聊期權,4桌聊買房投資,剩下1桌聊周末去哪摘櫻桃。
LA存在很小一部分超性感熱辣、形似模特的哥哥姐姐,但也存在相當大部分身形巨大的坦克選手。但在SF,也很少見到行動困難的肉球選手,屬于一個平均肥胖率較低、健康水平較高的地方。
![]()
在LA定居不難,20萬美金勉強能掏個首付。在灣區定居很難,20萬美金想買房?滾蛋。
在LA,人們追逐晚霞、浪漫和drama,在灣區,人們追逐年包、股票和房價。
我對灣區的印象就是:學校多,碼農扎堆,發量稀少。但常年生活在灣區的老劉就覺得,LA人,天天說自己熱愛藝術,喜歡電影,享受生活,結果連伍迪艾倫是誰都不知道。
![]()
其實說到底,LA和SF只是區域屬性不同而已。
灣區具有強烈的學術氛圍,注重創新和科技,注定無法和時尚、奢華沾邊。而LA過快的生活節奏和熱情奔放的性格也沒法和灣區的內核相比。
LA人熱情但drama,灣區人獨立卻疏離。
其實說起來,加州總體來看是土的,跟紐約、溫哥華、多倫多沒法比。加州的土整體的,不然也不會被叫大CA村,只是中間漂浮著看似時尚的島嶼而已。
我相信這篇文章會讓不少玻璃心破防,唯獨真正生活在加州的人哈哈大笑。是這樣的,生活比較好的人,不那么容易破防。
![]()
對此,我的閨蜜表示不同意,她在南北加州都讀過書,總結起來就一句話:
“每天上個逼學已經夠累了,還要面對一堆土逼課友,這個地方根本沒什么值得我打扮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