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繞高原
李成智
- 第四章 軍校學習
![]()
第三節 學習通信科目和裝備現狀
閑話少說,話歸正傳,到學校來就是學習來的,不是論職務的。年底考試后,有些學員因沒有過關,個別退回到原部隊,也有個別學員因身體有問題退回到原部隊。
我們是固定通信臺站通信指揮專業,除了學習《晶體管電路》、《無線電低頻電子電路》、《無線電高頻電子電路》等基礎性科目外,重點還學習《載波電路》和《1.6千瓦發射機》。可以不謙虛地說,如果畢業后讓我去發射臺工作一兩個月,當個發射臺技術員也沒有問題。
我們所學課程,各個通信要素基本上都要涉獵,傳真、電傳機起碼能操作使用,柴油發電機原理過去在高中都學過,單缸柴油機在生產隊澆地都使用過。有線電網絡原理比較難點,但也能學懂。而且不是吹牛,通信架空明線交叉設計我也沒有問題。有線電理論最難是架空明線理論,無線電設備最深奧是天線理論,天線理論沒有一定數學知識和無線電理論是很難學懂的,起碼大學上八年弄個博士什么的才行。
現在預警機使用的天線,有多少專家研究多少年才能攻克,不容易啊!我們在校的時候,光纖剛研究出來,只在漢口到武昌之間架一條中繼,當時國內還解決不了光纖的接續焊接問題。
1993年我離開部隊時,拉薩至日喀則的光纖地埋鋪設已開始施工,發展速度不能說不快。我們在通信學院學的縱橫制自動電話交換設備,比步進制已經進步一個檔次,程控交換機還只是介紹。沒有幾年,部隊裝備全部實現。現在又出現了量子通信,我國已站在世界高科技通信的前沿,很快就會在我軍實現。
2016年正在建設軍民融合的量子通信網絡京滬干線,空中也在進行衛星量子通信試驗。美國今后再想利用網絡監聽我黨我軍高層領導人的手機電話,將會遭到有效遏制,讓我們為我國的通信事業取得的巨大成就而歡呼和自豪!當時我軍通信非常落后,為了節約經費,只研發不裝備。
有些研究出的先進設備未裝備部隊都已經落后了,不是打仗萬不得已的時候才會裝備部隊,平時只進行研發和技術儲備,這就是當時部隊的現狀。快速收發電報機早就研究出來了,當時我軍就沒有裝備,現在又被淘汰了。我軍裝備比外軍差的太遠了,主要國家經濟實力差,沒經費。但科研不能停下,一直在追著先進國家,一旦國家經濟上來了,更換裝備會很快的。
一切為了國家建設,部隊一直用著老掉牙的裝備度過了最為艱難的歲月,保障了邊疆和國防的安全這是多么的不容易啊!我們學習的二十八門課程,有些是介紹性質的,像計算機程序,簡單語言編寫。我們這些沒有英語基礎的學員,能聽懂一些計算機知識,不能不佩服老師的教學水平。那么深奧難懂的東西能讓人理解,真不簡單!
當時通信學院有個季卜枚教授,全軍推廣他的教學經驗,叫做《季卜枚教學法》,上過軍事院校的可能都不陌生。他就出在通信學院,這是通信學院的光榮!人家就能把深奧的理論用樸素易懂的方式傳授給大家,他是全軍的拔尖人才,享受部隊的特殊待遇和榮譽,應該得到全軍教學人員學習和尊重。
![]()
我們班的三個同學左起:冒良松、常高潮和陳萬章
![]()
(注:本文插圖均由作者提供)
作者簡介:
李成智:1956年生,1975年入伍西藏軍區通信總站部隊。任過載波技術員,1983年至1985年在武漢通信學院學習。畢業回原部隊。任過司令部作訓股長,營長。1993年轉業至河南孟縣武裝部,先后任過參謀,民兵裝備倉庫主任,1996年回歸部隊任后勤科長。2000年第二次轉業孟州廣電局任副局長,2016年退休。
![]()
作者:李成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