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文化傳承的征程中,非物質文化遺產猶如璀璨星辰,照亮著民族精神的家園。如今,這些珍貴的文化瑰寶正走進基層社區,成為連接鄰里、凝聚人心的橋梁。讓我們一同走進各文明實踐站“非遺進基層”活動的現場,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與活力,見證文化傳承如何在社區生活中綻放光彩。

當古樸的剪紙藝術遇上蓬勃的青春力量,當高校的智慧資源融入社區的煙火日常,會碰撞出怎樣精彩的火花?近日,一場以“指尖上的中國龍”為主題的剪紙非遺活動在金普新區馬橋子街道紅梅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溫馨上演,來自大連民族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的青年學子與社區居民齊聚一堂,在一折一剪中共同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也譜寫了一曲社區與高校攜手的生動樂章。活動現場,歡聲笑語與紙張的細微沙沙聲交織。志愿者們耐心講解剪紙的基本技巧與“中國龍”圖樣的文化寓意,從龍的威武形態到吉祥紋樣的象征,娓娓道來;社區居民們,特別是老人和孩子們,則興致勃勃地拿起剪刀,在志愿者的指導下將一張張普通的紅紙,變成了一條條栩栩如生、神態各異的“中國龍”。這一刻,高校的知識儲備與社區的實踐需求完美對接,青春的活力注入傳統技藝的傳承,社區的溫暖也為青年學子提供了深入了解社情民意的窗口。這種攜手,不僅是資源的互補,更是情感與文化的雙向奔赴,共同構筑起一座流動的、充滿活力的文化傳承橋梁。
![]()
![]()
金普新區灣里街道翰林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開展了“藍白暈染非遺韻,鄰里共筑文化情”扎染體驗活動,讓非遺傳統文化融入居民日常。活動邀請了非遺扎染傳承人崔艷老師前來授課。她以圖文并茂的形式,生動地介紹了滿族軋染的歷史淵源、文化內涵及其在現代生活中的應用,并現場演示了起稿、捆扎、浸染、漂洗等完整工序。在實踐環節,居民們積極參與,選取心儀的布料和染料,在崔老師的指導下認真完成每一個步驟。活動現場歡聲笑語不斷,大家互相交流創作心得,沉浸式感受傳統技藝的獨特魅力。居民李女士舉著自己制作的作品感慨道:“以前覺得非遺離生活很遠,親手做了才懂其中韻味。”此次活動不僅讓扎染技藝得到活態傳承,還增強了居民的文化認同感。翰林社區將持續開展豐富多樣的非遺活動,讓更多非遺項目進入居民生活,用文化力量涵養社區溫情,助力社區和諧發展。
![]()
![]()
金普新區馬橋子街道悅海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開展了“非遺藥韻繪傳承”中草藥香氛畫制作活動,巧妙融合文化宣講與沉浸式手工體驗,大幅提升了轄區居民的文化素養與動手能力。活動伊始,特邀中醫講師從神農嘗百草的傳說講起,介紹了中藥的起源以及中醫治療方法,并向在座的居民們展示花葉類、糧食類等常見中草藥的藥用價值。在手工體驗環節,悅海社區志愿者詳細講解中藥繪畫的制作過程,隨后大家迫不及待地發揮創意,動手操作。創作過程中,大家不時交流靈感,現場氣氛輕松而熱烈。經過一個小時的創作,一幅幅色彩斑斕、散發著淡淡藥香的香氛畫作品展現在大家眼前。本次活動將傳統中醫藥文化與現代手工藝巧妙融合,讓轄區居民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感受到了本草之美,不僅讓“看得見、聞得到、摸得著”的方式推動了中醫藥知識走進日常生活,更讓他們了解到中醫藥學的博大精深。
![]()
![]()
![]()
點喜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