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太空與您相伴的【第2732期】
2003年,農歷兔年。根據氣象專家的建議,我國載人航天工程指揮部決定10月15日9時發射我國第一艘載人飛船。10月14日16時,距離飛船發射只有17個小時,指揮部舉行發射前的最后一次會議——確定首飛航天員。經過每一位成員的表態,最后決定楊利偉為首飛航天員,翟志剛、聶海勝為候補航天員。同時,指揮部決定,記者見面會一結束,由航醫所把這個消息告訴楊利偉。
傍晚6時左右,航醫所的黨委書記吳川生走進楊利偉的房間,開門見山地說:“利偉,祝賀你擔任首飛。”楊利偉聽到這個消息時,表面上像什么都沒發生似的,實際內心中還是感到一陣激動。但他很快讓自己平靜下來、對吳川生說:“感謝祖國和人民給了我這樣一個機會。我一定以一顆平常心去做好準備,完成首飛任務。”
入夜,東風航天城里霓虹閃爍,樹影婆娑靜謐寧靜。10月15日2時整,熟睡中的楊利偉被一陣輕輕的敲門聲喚醒。聽到醫生來叫他起床,楊利偉馬上起來穿好衣服。醫生開始常規檢測,生理指標完全正常。
俄羅斯的宇航員執行任務前,都會在住過的公寓門上簽名留念。楊利偉和翟志剛、聶海勝離開房間前,也“引進”了這個“程序”。楊利偉先在房門上寫下“首飛航天員楊利偉2003.10.15凌晨3:00”,翟志剛和聶海勝隨后則在“首飛航天員梯隊”后各自簽了名……
![]()
10月15日清晨,寥廓的戈壁灘上空晨星閃爍。任務指揮部為首飛梯隊舉行了一個簡樸的“航天員出征儀式”。歡送隊伍里,既有白發蒼蒼的老人,也有為飛船、火箭付出心血的參試人員,還有手拿鮮花的少先隊員、鑼鼓隊員。人群中傳來了沸騰的歡呼聲:“楊利偉!楊利偉!祝你成功!祝你凱旋!”
人群中,楊利偉從王永志、戚發軔、劉竹生的眼神中讀懂了他們要說的話:“放心吧,我們的火箭是金牌火箭,我們的飛船是最好的飛船、你一定能平安歸來!”楊利偉充滿感激地向他們微笑示意,然后走到預定的位置站定向李繼耐立正、敬禮、報告:“總指揮同志,我奉命執行首次載人航天飛行任務,準備完畢,待命出征,請指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航天員楊利偉!”
“出發!”李繼耐下達出征令。
![]()
“是!”楊利偉向李繼耐再次敬禮。隨著這個標準的軍禮,中國首飛航天員的英姿定格在記者們的鏡頭里,記錄在攝像機的畫面里。
晨霧中,由警車、摩托車、特護專車組成的車隊駛出“圓夢園”,駛過胡楊林,駛過弱水河,向著發射場駛去。臨行前,戚發軔對楊利偉說:“一切準備完畢,我們有絕對的把握,年輕人,放心飛。”戚發軔平淡的語氣中透著關愛與自信,“年輕人,放心飛”這六個語重千鈞,戚發軔知道,這不僅僅是對航天的承諾,更是對祖國與人民的承諾。
9時整,金色陽光鋪滿了天空下的戈壁。“10,9,8,7,6……”,發射場傳來0號指揮員清晰的十秒倒計時聲音。楊利偉也跟著默默地數著,當數到“4”的時候,楊利偉心里百感交集。從科學的角度講,再嚴密的工程也存在著“萬一”,但就在他登上飛船前,很多系統的老總都說他們的工作最穩定、最安全、最保險。這樣的話楊利偉平時聽不到,因為這些科學家平時說話很嚴謹,很少說“最”可那天他們說得最多的就是“最”,給了楊利偉很大的信心。楊利偉也知道,此時此刻,千千萬萬的專家在惦記著他,全國人民在牽掛著他……想到這些,他情不自禁地舉起右手,敬了一個標準的軍禮。
“點火!起飛!”隨著倒計時的終結,火箭尾部發出巨大的轟鳴聲,8臺發動機同時噴出炫目的烈焰,劃破了秋日的戈壁長空。
“為了人類的和平與進步,中國人來到太空了!”當楊利偉在神舟五號的《飛行日志》上寫下這句話時,中國人第一次用漢字在太空留下筆跡。此刻,楊利偉用5年的訓練,21小時的飛行,凝結成一個事實,中國人飛向太空不再是夢。
![]()
來源 | 《神劍》2024年第3期
作者 | 蘭寧遠
圖片 | 網絡
專欄主筆 | 姚杜純子
組稿編輯 | 劉心繼
校對 | 楊陽
主編 | 張文軍
郵箱 | ourspace0424@163.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